文档详情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doc

发布:2024-05-05约3.43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四年级上册

18颐和园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游览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让学生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描写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还要使学生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目标表述】

1.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3.在听、说、读、写、查(资料)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学习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7个生字,读准“耸立、堤、柱、栽、狮”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区分“堤”和“提”。

2.会写11个字,重点写正确“殿、廊、栽”的笔顺,在田字格范写“殿”。

3.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耸立”的意思,借助图片理解“金碧辉煌”。并学会运用此方法理解其他词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颐和园的喜爱赞美之情,背诵喜欢的部分。

5?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评价方案】

1.通过各种检查词语认读的方式,关注学生识字状况,评价目标1。(见评价单第一题)

2.通过同桌两人从部件紧凑、笔画占位、笔顺、写字姿势四方面进行相互检查,评价目标2。(见评价单第二题)

3.通过指名读、按课文内容填空等,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读好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评价目标4。(见评价单第四题)

4.通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评价目标3。(见评价单第三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公园去看一看?幻灯片播放颐和园图片。

2、揭题:(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

3、导入:介绍颐和园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景物美。

1、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作者是按怎么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2、引导大家识记生字词(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大意。重点指导:耸、堤、柱、

四、齐读全文,整体感知,指导分段。?

??齐读全文,提示学生:文章是按先总后分再总的方法写的,因此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三大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回顾全文顺序。

二、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1、默读第2自然段——长廊

(1)找出写长廊的段落读一读,想想写了长廊的什么特点?

这条长廊很长,分成许多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思考:这两句哪句好?好在哪里?(用具体的数字可以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具体、更清楚。)

(2)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长廊的长、美的?(找出读一读)

(3)让我们再从屏幕上欣赏欣赏这金花彩画、五彩缤纷的长廊。(课件展示图片)

(4)长廊这样的长、这样的美,让我们再来美美的读一读它。(齐读该段)

介绍:长廊在1990年的时候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还被收录到《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学生读出心中的骄傲与自豪。

(5)总结写法,提出自学要求:我们这段是按先读全段整体感知;再说说景物的特点;结合有关图景和语句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并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最后按顺序来分层来学习的。下面我们也按学习这段的方法来自学以下3段的内容。?

2、走完长廊,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又有些什么雄伟的建筑呢?(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用:“”画出看到的景观,用“_”画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

(2)读写万寿山段落,找出写了哪些主要建筑。(佛香阁、排云殿)

(3)课件出示“佛香阁”和“排云殿”

(4)从屏幕上看图领略建筑物的雄伟壮观。

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感受万寿山的美。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抓住“耸立”一词感受佛香阁的高大;抓住“金碧辉煌”一词感受排云殿的雄伟气势。)(落实目标3)

3、学习写昆明湖段:作者登上万寿山,都看到了什么?分别向哪三个方向望?自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