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语文命题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语文命题研究
第一节 《学业考试说明》解读
针对全省初三学生毕业升学或学业测评,2006年浙江省共出台两份考试指导说明:《2006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后面简称《中考说明》)和《2006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后面简称《学业考试说明》)。为了更好地解读《学业考试说明》,这里将通过两份说明的比较,进行深入阐释。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
(一)知识范围
《中考说明》规定考试以浙江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试用)》的教学要求为依据,涉及课内的,以浙江省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课本(试用)中的必学课文为主要范围,同时,延伸到与必学课文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和乡土教材。而《学业考试说明》规定考试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七—九年级学段所应达到的阶段目标为依据,分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四部分,其中古诗文积累以《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中七—九年级推荐篇目为主要考试范围,现代文阅读材料采用与所选教材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文言文阅读材料采用《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篇目或与其程度相当的其他阅读材料。
(二)能力要求
《中考说明》规定考试检测学生的听记能力、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能力、现代文阅读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而《学业考试说明》对学生的听记能力不作要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学业考试说明》强调:在阅读中,检测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在写作中,检测学生能否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体现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中考说明》则没有这方面的说明。
(四)层次要求
《中考说明》分为了解与识记、理解、分析三个层次,而《学业考试说明》则分为了解与识记、理解与分析、运用与评价三层次。后者对增加的运用与评价层次的说明是:运用是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评价是指对阅读材料的评说。如:赏析和评价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感情,在写作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意味着学业考试更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二.考试形式
(一)考试形式
均采用闭卷笔答形式。《中考说明》中,试卷分“升学考试试卷”和“毕业、升学考试试卷”两种。前者适用于经过毕业考试后各类高中招生考试,满分120分钟,考试时间120分种;后者适用于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而《学业考试说明》中,试卷为一份,满分150分(含书写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
1.考试内容分布
《中考说明》中,有约占5%的“听记能力”部分,“现代文阅读”部分占20%;《学业考试说明》则没有“听记能力”部分,增加“书写”部分,约占3%,“现代文阅读”部分占22%。
2.层次要求分布
《中考说明》中,a、b、c层次分布为15%、30%、55%;而《学业考试说明》中,a、b、c层次分布为10%、30%、60%,识记内容所占比例降低,运用与评价内容所占比例升高。
3.试题类型分布
《中考说明》与《学业考试说明》中,客观题与非客观题所占比例不变,均为15%和85%。
4.试题难度分布
《中考说明》中,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所占比例为60%、30%、10%;《学业考试说明》中,三者所占比例变化为70%、20%、10%。
三.考试目标
(一)书写
《中考说明》第一部分为听记能力的说明,《学业考试说明》改为书写说明。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中考说明》分语音、文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修辞、文学常识、背诵与默写八个知识点说明,而《学业考试说明》增加了诗歌鉴赏、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两个知识点,去掉了修辞这一知识点(该知识点在阅读部分体现)。在对共有的七个知识点说明中,有变化的如下:
1.文学常识
《中考说明》要求了解必学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以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主要文学形式的一般常识;《学业考试说明》则要求了解《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课外阅读的名著以及其他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强调《语文课程标准》的导向以及平时课外阅读的积累。
2.背诵与默写
《中考说明》要求正确默写必学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精彩语句以及古代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学业考试说明》则要求正确默写《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中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的精彩语句以及其他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强调课程标准的导向,减轻学生负担,如古文名句的背诵范围只限于《语文课程标准》附录推荐篇目。
(三)现代文阅读
《中考说明》分文学作品、科技作品、议论文三方面进行说明,强调阅读技巧的文体差异;《学业考试说明》淡化文体差异,强调阅读技巧本身,从筛选信息、推敲词句、体验评价、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