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会购物》(说课稿)皖教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
3.《学会购物》(说课稿)皖教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学会购物》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会购物这一生活场景,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对生活常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已经有一定的购物经验,但可能缺乏对商品价格、促销活动等信息的深入分析和比较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六年级学生对生活实践类活动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新知识。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但普遍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和一定的推理能力。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独立思考,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偏好合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学会购物》这一课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价格比较和计算的不熟悉,二是对促销活动的理解不够深入,三是在实际购物过程中可能缺乏有效的决策能力。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在合作学习中遇到沟通和协调的问题。因此,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皖教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购物相关的图片、商品价格标签样本、图表和视频,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购物过程中的数学应用。
3.实验器材:准备计算器、购物清单、模拟货币等,用于学生在购物模拟活动中进行计算和决策。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每个小组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讨论和合作;在讲台上布置白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互动讨论。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如何购物的?在购物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自身购物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一组购物场景的图片,提问:“在这些购物场景中,你们觉得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在购物中的应用。
2.讲授新知(20分钟)
-讲解商品价格的基本概念,如单价、总价、数量等,并举例说明。
-讲解折扣、优惠活动等购物常识,如满减、打折、优惠券等。
-通过实际案例,教授如何比较商品价格,如何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如加减乘除。
-引导学生了解购物过程中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如避免过度消费、合理规划预算等。
3.巩固练习(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购物清单和一定金额的模拟货币。
-学生根据购物清单,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购物任务,并进行价格比较和计算。
-小组内互相检查购物结果,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购物过程中数学知识的应用。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生活技能。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家庭作业:学生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一次购物活动,记录购物清单、价格和预算,并分析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消费。
-作业要求:下周上课时,每组派代表分享购物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六、知识点梳理
1.商品价格的基本概念
-单价:商品每个单位的价格。
-总价:购买一定数量商品的总费用。
-数量:购买商品的数量。
2.购物过程中的数学运算
-加法:计算购买多个商品的总价。
-减法: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差异。
-乘法:计算购买多个相同商品的总价。
-除法:根据总价和数量计算单价。
3.折扣与优惠活动
-折扣:商品打折后的价格与原价的比例。
-优惠活动:如满减、买一送一、优惠券等。
4.购物过程中的风险与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消费:合理规划购物预算,避免超出财务能力。
-比较价格:在不同商家或不同商品之间进行比较,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
-注意商品质量:购买商品时,关注商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
-合理使用优惠券:了解优惠券的使用规则,避免浪费。
5.购物决策能力
-分析商品信息:根据商品的性能、价格、品牌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合理规划购物清单:根据需求列出购物清单,避免冲动消费。
-预算管理: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分配购物预算。
6.购物过程中的沟通与合作
-与家人、朋友共同购物,互相交流意见,提高购物效率。
-在购物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的建议,尊重他人的选择。
7.购物后的反思与总结
-购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