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电路的暂态过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路的暂态过程 111实验室 主要内容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 四.实验内容 五.问题处理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观测RC和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加深对电容、电感特性的理解。 2.观察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使学生理解阻尼振荡过程规律,了解临界状态的含义。 3.使学生学会用数字存储示波器观察和分析RC、RLC串联电路暂态过程中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变化规律,并定量地测定时间常数、振荡周期等物理量。 4.通过学习半衰期测量法,临界现象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1.RC电路的暂态过程 2. RLC电路的暂态过程 1.RC电路的暂态过程 由KVL回路定理得: 解得: 是表征暂态过程进行快慢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越大,充电放电过程越慢,反之亦然。 越大,说明不是R大,就是C大,还有它们都大,先看R大的情况,也就是说电阻消耗电源的功率要增大,那么电容消耗的功率就变小了,就相当于给一个水池注水时,注水的速度变慢了,消耗的时间自然就要增加,电容器充满的时间也要增加,充放点过程就慢了,C大的话就相当于我们的水池变大了,用相同的速度注水的话时间自然要增加,充满电容或者放电完毕的过程也变慢了。 RC串联电路充电放电曲线如图2. 2.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 同理由KVL回路定理: 此时是弱阻尼振荡现象,各个物理量呈现振荡特性。 此时是临界阻尼状态,各个物理量的变化刚好不再具有周期性。 此时是过阻尼状态,各个物理量的变化不在具有周期性。 RLC回路的充放电过程示意图 三.实验仪器 电感、电容、电阻箱、EE1641B型函数信号发生器、TDS1002型数字存储示波器,导线四根 四.实验内容 1.RC回路的实验过程 2.RLC回路的实验过程 1.RC回路的实验内容 如下图,接好RC回路: 设定实验参数: 设定 调为方波 设定E=5.0V 调节电阻箱R=0,在坐标纸画出下图: 调节电阻箱,在示波器调出如下图:并在坐标纸上画出这个图形 注意,使拐点与水平线相切 调节数字示波器上的电压光标,观察屏幕上的增量,读出E=5.36V 继续调节电压光标使增量 U=E/2=2.76V 如图,调节秒/格档位,放大图形,然后是图形的E/2点与屏幕上的某一根垂直线相交。 如图,调节出时间光标,测出半衰期: 2.RLC回路的实验内容 连接电路图,并调节电阻箱阻值R=0 如图,在坐标纸上按要求画图,并用时间光标测量出: 如图放大图形,增大电阻使RLC图象的振荡刚好消失,并在坐标纸上画图 注意,要判断刚好消失,可以讲电阻箱的档位回调一位,假如图形又回到有点小波峰如下图,则上面判断出来的才是临界阻尼现象,读出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 五.问题处理 1. 时间常数 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如何测量? 称为电路的电容性时间常数,是表征暂态过程进行快慢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越大,充电放电过程越慢,反之亦然。在示波器上先要调节电阻调到电容器刚充满就开始放电的图像,然后利用示波器的电压光标确定电压的中点,然后调节图形左右移动,使图形的中点与示波器屏幕上的一格竖线相交,换成时间光标,一个光标放在波形的拐点上,另一个放在刚确定的竖线上,此时示波器上显示的增量就是时间间隔 ,再利用公式 就可以算出 值。 2. 在测量RC串联电路的时间常数时,若充电时间不够或充电过快对结果有何影响? 充电时间不够的话,测量出来的时间常数是错误的,充电过快,因为示波器的精度是一定的,测量的误差就比较大。 3. 在RLC串联电路中,如何判定临界阻尼现象? 在逐渐调大电阻值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的波峰在逐渐矮化,在保证在屏幕上能看的波峰的前提下把伏/格的档位尽量调大,把秒/格的档位尽量调小,在我们的波峰刚被摸平的那个时候,即为我们要观察的临界阻尼现象。 谢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