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四十六 RLC电路的暂态过程.doc

发布:2018-12-07约2.9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四十五 RLC电路的暂态过程 一、实验目的 研究RC、RL、LC、RLC等电路的暂态过程。 理解时间常数(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R、L、C元件的不同组合,可以构成RC、RL、LC和RLC电路,这些不同的电路对阶跃电压的响应是不同的,从而有 一个从一种平衡态转变到另一种平衡态的过程,这个转变过程即为暂态过程。 RC电路 在由电阻R及电容C组成的直流串联电路中,暂态过程即是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图1),当开关K打向位置1时,电源对电容器C充电,直到其两端电压等于电源E,在充电过程中回路方程为: 考虑到初始条件t=0时,uC=0,得到方程的解: (2) 表示电容器两端的充电电压是按指数增长的一条曲线,稳态时电容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E,如图2(a) 所示。式中RC=(具有时间量纲,称为电路的时间常数,是表征暂态过程进行得快慢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由电压uc上升到0.63E,所对应的时间即为(。 当把开关k1打向位置2时,电容C通过电阻R放电,回路方程为: (3) 结合初始条件t=0时,uC=E,得到方程的解: 表示电容器两端的放电电压按指数律衰减到零,(也可由此曲线衰减到0.37E所对应的时间来确定。充放电曲线如图2所示。 2.RL电路 在由电阻R及电感L组成的直流串联电路中(图3),当开关K置于1时,由于电感L的自感作用,回路中的电流不能瞬间突变,而是逐渐增加到最大值E/R。回路方程为: (4) 考虑到初始条件t=0时,i=0,可得方程的解为: 可见,回路电流i是经过一指数增长过程,逐渐达到稳定值E/R的。i增长的快慢由时间常数(=L/R决定。 当开关K打到位置2时,电路方程为: (5) 由初始条件t=0,i=E/R,可以得到方程的解为: 表示回路电流从i=E/R逐渐衰减到0。 3.RLC电路 以上讨论的都是理想化的情况,即认为电容和电感中都没有电阻,可实际上不但电容和电感本身都有电阻,而且回路中也存在回路电阻,这些电阻是会对电路产生影响的,电阻是耗散性元件,将使电能单向转化为热能,可以想象,电阻的主要作用就是把阻尼项引入到方程的解中。 充电过程:在一个由电阻R、电容C及电感L组成的直流串联电路中(图5),当把开关K置于1时,电源对电容器进行充电,回路方程为: (8) 对上式求微分得 (9) 放电过程:当电容器被充电到U时,将开关K从1打到位置2,则电容器在闭合的RLC回路中进行放电。此时回路方程为: (10) 令 , (称为电路的阻尼系数,那么由充放电过程的初始条件:充电,t=0时,i=0,uC=0;放电t=0时,i=0,uC=U,方程(9)、(10)的解可以有三种形式: 阻尼较小时,(1,即 ,有充电过程: 放电过程: 其中时间常数: (11) 由上述各式可知,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均按正弦律作衰减(或称欠阻尼)振荡状态。见图2-8中的a的周期性衰减振荡曲线。 振荡角频率: (2) 临界阻尼状态,当(=1时,即 ,此时方程的解为 充电过程: 放电过程: 由上各式可见,此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过程不再具有周期性,振荡状态如图中 曲线所见,这时的电阻值称为临界阻尼电阻。 (3)过阻尼状态,(1,即 ,方程解为: 充电过程: 放电过程: 式中 ,此时为阻尼较大的情况,此时电路的电压电流不再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而是缓慢地趋向平衡值,且变化率比临界阻尼时的变化率要小(见图2-6中曲线c)。 三、实验仪器 THJJ-1型交流物理实验仪、双踪示波器。 四、实验内容 1.RC电路的暂态过程 (1)按图2-7接线,令方波信号输出频 率f=500Hz,将方波信号接入示波器Y1输入 端,观察记录方波波形。 (2)观察电容器上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关 系。将uC接到示波器Y2输入端,电容C取 0.047(F。改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