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住院医师规培考试:脾胃病例整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脾胃病历
整理人——杨敏张莹李亚欣
病例一
患者石某,女,65岁,主因“上腹隐痛不适伴反酸、嗳气10余天。”于2012-4-13-14:00由门诊收住入院。
病例特点:
1.患者老年女性,慢性起病。
2.现病史: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反酸,嗳气,腹胀,进食后加重,口干、口苦,夜间23-24点反酸明显,伴烧心。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自服丽珠得乐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今门诊收入我科。刻下症见:上腹隐痛,进食或压之疼痛可缓解,情绪波动时疼痛可加重,反酸,嗳气,腹胀,口干口苦,纳少,小便尚可,大便不成形,1日1解,夜间睡眠尚可。发病以来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3. 既往史:体健。否认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史。否认肝炎、结核,艾滋病等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及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4.查体:T:36.5℃ R17次/分 BP120/80mmHg 神清,舌质红,苔薄黄,脉弦,双肺叩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剑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扪及包块、结节,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肝浊音界正常,肝区叩击痛(-),双肾区叩痛(-),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5.辅助检查:C13呼气试验:阳性。
鉴别:鼓胀——两者均为自觉腹部胀满的病证,单鼓胀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症;胃痞以自觉满闷不舒,外无胀形为特征;鼓胀发于大腹,胃痞在胃脘;鼓胀按之腹皮绷急,胃痞按之柔软。
胸痹——胸中痞塞不通,而致胸内外疼痛之证,以胸闷、胸痛、短气为主症,偶兼脘腹不舒。
结胸——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拒按。痞满心下满而不痛,手可按压,触之无形。
辩证依据:患者老年女性,脾胃亏虚,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故见上腹部隐痛。肝气郁滞,肝气犯胃,故情绪波动时疼痛加重。脾气亏虚,无以运化水谷精微,故见口干、纳少。肝气郁久化热,故见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亦为肝胃不和之象。综观舌脉辩证,辨病为胃痛,辩证为肝气犯胃,病位在胃,涉及肝、脾,病性为虚实夹杂。
证机概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香附、苍术、川芎、栀子、神曲、枳实、炒白术、荷叶。
(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厚朴、枳实、郁金、元胡、炒白术、炒麦芽、炒谷芽。)
四联: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病例二
患者胡某,男,57岁,主因“黑便5天。”于2012-6-21-12:30由门诊收入院。
病例特点:
1. 患者中年男性,急性病程。
2. 5天前患者因饮酒后出现上腹隐痛不适,解黑色成形大便1次,未予重视。2天前,上腹部仍隐隐作痛,进食后加重,并伴黑色稀水样便7、8次,伴反酸,烧心,恶心欲吐,头晕心慌,无发热,无呕吐咖啡色物,无晕厥,遂于昨日来我院急诊留观治疗,急诊辅助检查如下:(2012-6-20我院)血常规:RBC3.46×1012/L,HGB107g/L, WBC13.67×109/L,HCT 0.32%,NEUT83%,余基本正常。肾功:BUN:17.54mmol/L,Cr:82umol/L,(2012-6-21我院)血常规:RBC3.06×1012/L,HGB94g/L, WBC9.83×109/L,HCT 0.29%,余基本正常。凝血四项Fib1.95g/l。便常规+潜血(阳性);(2012-6-21我院)肾功电解质:BUN:9.91mmol/L,Cr:96.1umol/L, 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为求系统治疗,今由急诊收入我科,刻下症:大便黑色稀溏便1次,面色白,口唇色淡,上腹隐痛,倦怠乏力,头晕,反酸,烧心,喜温食,嗳气,小便可,夜寐欠佳。
3.既往史:高血压病史7年,血压最高160/90mmHg,平素口服降压0号,1片,qd,血压未系统监测。脑梗塞病史7年。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外伤、手术、输血史。预防接种史随群。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4.查体:T 36.8 ℃,HR 64次/分,R 17次/分,BP135/80mmHg, 神志清楚,精神可,自动体位,舌淡,苔薄白,脉芤。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胸膜摩擦感,胸骨无叩击痛,双肺叩清,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叩心界不大,心率64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柔软,剑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扪及包块、结节,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活跃。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5.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