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信息技术(2019)五年级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神奇的三维设计 3 三维设计圆我的航天梦》说课稿.docx
川教版信息技术(2019)五年级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三维设计3三维设计圆我的航天梦》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川教版信息技术(2019)》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三维设计3三维设计圆我的航天梦》本节课主要围绕三维设计软件展开,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软件进行航天器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材内容涉及三维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航天器设计流程以及设计技巧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对航天科学的兴趣。
2.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会运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创意设计。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航天器设计项目。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重点掌握三维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界面布局、工具使用和基本建模方法。
2.熟练运用软件进行航天器设计,包括构思、建模和细节调整。
难点:
1.难点在于将学生的创意想法转化为具体的三维模型,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建模技巧。
2.难点还在于设计过程中对软件工具的熟练运用,特别是对于复杂形状的建模。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课堂演示和实例分析,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软件操作要领。
2.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共同解决建模中的难题。
3.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案例,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激发创意。
4.安排课后练习,让学生通过反复实践,提高软件应用能力和设计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演示结合的方法,先由教师介绍三维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航天器设计的基本原理,随后通过现场演示激发学生兴趣。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设计思路,互相帮助解决建模过程中的问题。
3.设计“航天器设计大赛”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实践所学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和三维模型,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视觉效果。
5.设置问题引导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设计原理和操作步骤。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PPT和教学视频,要求学生预习三维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航天器设计的基础知识。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如何运用三维设计软件设计一个简单的航天器模型”,设计问题如“软件界面如何布局?常用的建模工具有哪些?”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并通过班级微信群收集学生的预习反馈。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PPT和教学视频,了解三维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可能的答案。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初步的设计想法以电子文档形式提交。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学生提前了解三维设计软件和航天器设计的基本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初步的设计思维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真实的航天器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解知识点:讲解三维设计软件的界面布局、工具使用和基本建模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进行航天器设计,每组选择一个设计主题,如太空站、飞船等。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老师讲解的内容。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提问与讨论: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积极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三维设计软件的操作。
-实践活动法:通过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设计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作用与目的: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三维设计软件的操作和航天器设计的基本流程。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更复杂的航天器模型。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的三维设计软件教程和航天知识网站,供学生课后学习。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在课后完成设计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拓展资源,进一步学习三维设计技能和航天知识。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
-反思总结法:通过作业反思,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提升设计能力。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科学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