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61T-陕南春玉米生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

发布:2025-06-09约1.08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陕西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项目名称:陕南春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项目主导单位: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

项目联系人:张秀英

联系电话:

陕西省地方标准《陕南春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编制说明

1.项目背景

玉米是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760万亩左右,总产达到600万吨以上,占全年粮食产量近50%,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玉米是陕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300万亩左右,居主要粮食作物第一位。玉米种植垂直分布区域广,在海拔400~1800m都有种植,主要种植在浅山和高寒山区。玉米也是主要的饲料来源、重要的工业原料。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4474.07万公顷,产量为2.949亿吨。因此,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玉米高产不仅需要优良的品种,更需要绿色安全的生产方式。在目前世界作物高产记录中,玉米居于首位,世界各种粮食作物的平均单产也以玉米为最高,发展玉米生产对稳粮增收效果将十分明显。玉米的子粒是家畜、家禽的上等精饲料,对提高猪肉、牛乳和蛋类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作用。一般每100公斤玉米籽粒的饲用价值相当于燕麦135公斤,高粱120公斤,大麦130公斤、稻谷150公斤。目前,世界生产的玉米70~75%作为畜牧业的饲料,在各种家畜、家禽的配合饲料中,玉米一般都要占到60%左右。

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利用玉米子粒和副产品直接或间接制成的工业产品已达500种以上。现代玉米工业主要产品为玉米淀粉,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纺织等工业部门。利用玉米子粒还可制造葡萄糖、果脯糖浆、白酒、啤酒、丙酮等。穗轴可以提取16.5~19%的糠醛,它是制造高级塑料的重要原料。玉米在医药上也有广泛的用途。玉米淀粉是制造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等抗生素的重要原料,玉米油含有大量维生素E,具有治疗高血压和血管硬化的作用,是良好的保健食用油。

玉米产量高,用途广,在作为粮食、饲料和工业、医药原料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发展玉米生产不仅对保障陕南地区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对山区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陕南地区玉米常年播种面积在300万亩以上,规范栽培技术是玉米高产的重要保障。因此,立足陕南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研究形成陕南春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制定出一套完善的适合大面积推广的技术规程尤为迫切和必要。规范化开展春玉米生产是陕南地区玉米增产的关键。

本标准的颁布实施,对规范陕南地区春玉米生产技术,提高玉米的产量,提升我省粮食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带动本地农户增产增收,在乡村振兴中提供农业技术保障。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显著。

2.工作简况

2.1任务来源

《陕南春玉米生产技术规程》(项目编号:SDXM186-2024)标准制定任务来源于2024年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4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文件编号:陕市监函〔2024〕590号),该项目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由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主导。

2.2协作单位

《陕南春玉米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制定协作单位包括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商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3主要工作过程?

2.3.1标准起草小组成立与起草计划编制

陕西省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商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标准起草小组,编制起草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为使标准在陕南春玉米种植过程中起到规范、引领作用,起草组在制定标准时力求科学性、可操作性,以科学、谨慎态度,充分参考国内外、省内外相关标准,再对现有陕南三市春玉米生产、种植、田间管理、收获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听取有关人员及业内人士意见的基础上,结合陕南实际,经过综合分析、充分验证资料、反复讨论研究和修改,最终确定了本标准的主要内容。

2.3.2开展陕南春玉米生产技术实地调研

查询国内外春玉米生产技术相关资料,深入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等春玉米主产区开展实地调研,与当地生产主体、种植大户、基层农技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并观摩春玉米生产关键环节,了解和掌握春玉米生产的技术要点,分析存在问题,进一步确保标准内容符合陕南地区春玉米生产实际,相关条款准确、合理,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

2.3.3开展陕南春玉米生产技术研究和标准起草

标准起草小组在汉中市汉台区、南郑区、勉县、洋县、镇巴县、安康市、商洛市等地建立春玉米生产示范基地,开展针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总结并验证了关键技术环节,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相关春玉米生产地方标准、其他省份地方标准和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