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61T-朱鹮野外种群保护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

发布:2025-03-14约3.1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陕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

朱鹮野外种群保护技术规程

(意见征求稿)

编制说明

项目名称:朱鹮野外种群保护技术规程

项目编号:SDBXM247-2024

委托单位: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承担单位: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起止年限:2024年9月~2025年9月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该规范是由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归口陕西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本标准经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由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陕西师范大学共同起草。本项目正式列入2024年第二批陕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编号为SDBXM247-2024,标准名称为《朱鹮野外种群保护技术规程》。

2、目的意义

朱鹮是东亚特有物种,濒危鸟类,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在东亚大部分地区,20世纪中叶以后因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种种原因而难觅其踪。1981年,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在陕西省洋县被重新发现,经过40多年的保护,野外种群数量已由7只发展到7000余只,栖息地面积由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6000多平方公里。从2017年开始,我国相继在陕西省宁陕县、耀县等县和河南省、浙江省的部分县市实施朱鹮再引入工程,放归朱鹮400余只,重建野外种群10余处。未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发展和朱鹮再引入工作的稳步推进,朱鹮的野外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朱鹮种群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从增长态势来看却并不乐观,增长速度日益变缓。究其原因是朱鹮自然扩散地和再引入地保护机构和组织对朱鹮的有效保护相对滞后,保护方法、措施等知识匮乏,尤其缺少可参考、借鉴和推广使用的规范性保护文献,致使保护不力,从而限制了朱鹮种群数量的快速增长。

以朱鹮保护局40多年朱鹮野生种群保护成功经验为基础,优化整合其他朱鹮保护单位良好做法,编写《朱鹮野外种群保护技术规程》是当前朱鹮保护工作的迫切需要,它将为朱鹮扩散地、在引入地保护机构和组织提供重要的、规范化的朱鹮野外种群保护技术资料,指导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开展,降低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保障朱鹮种群健康快速增长,使其尽快摆脱濒危局面,尽早重现鹮历史分布地。《朱鹮野外种群保护技术规程》制定对于朱鹮这一珍稀物种的保护、林业发展乃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都具有意义重大。

3、主要工作过程

本标准是以朱鹮保护局40多年朱鹮野生种群保护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为基础,在对朱鹮野外分布地及其保护机构进行多次调研,充分了解各地朱鹮保护情况,包括采取的具体方法、措施和面临的困难、问题等,分析各自的特点和保护方法的优劣性,的前提下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技术规范》、《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技术规程朱鹮》和《朱鹮收容救护技术规范》等文献起草编制而成,编制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24年9—10月,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确定标准框架,收集并整理技术资料。

2024年10—12月,考察调研,走访陕西省内外朱鹮保护单位,了解省内外朱鹮保护管理状况以及该领域的优良做法和成功经验。

2025年1—2月:组织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并对申报文本中涉及的有分歧、争议的内容进行验证,取得客观数据,修改和完善申报草稿,形成意见征求稿。

2025年3月:完成标准意见征求稿和相关材料的上报工作。

4、标准主要起草人及承担的工作

标准主要起草人:庆保平、于晓平、王超、闫鲁、曾键文、高洁、段文斌、杨伟、赵伟、晏杉、罗元一、韩宗良、苏丹、刘琪欣。

庆保平:项目总负责人,负责该标准起草、制定的全面工作。

于晓平、王超:负责标准修改完善等工作。

段文斌、高洁:负责标准制定的组织协调工作。

杨伟:负责标准意见征询。

曾建文:召集专家讨论会等。

闫鲁、赵伟、晏杉、罗元一、韩宗良、苏丹、刘琪欣、刘美艳:协助编写和完善标准。

二、标准编制的原则和标准的主要内容

1、标准编制原则

(1)遵循简化原则,层次清晰、结构合理、阐述明确。

(2)遵循统一原则,坚持与已有相关标准衔接,坚持科学性和适用性。

(3)充分参考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充分参考相关规章制度,以及与标准起到等同作用的各种技术规定。

(4)标准措施先进性和实用性相兼顾,在采用新技术的同时从分考虑管理者的可接受程度,使标准措施可行、有效。

2、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朱鹮收容救护管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语、保护人员、野外种群保护、栖息地保护、社区共管、档案管理共计7个方面的内容。其主要内容为:

(1)范围。规定了本标准的适应范围。

(2)保护人员。规定了人员组成和组要责任,共2方面的内容。

(3)保护。规定了日常巡护、繁殖监护、救护救助、夜宿地和繁殖地保护、觅食地保护,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