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糖尿病足创面修复治疗专家共识.docx
2025糖尿病足创面修复治疗专家共识
糖尿病足创面修复治疗专家共识
一、引言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创面修复是糖尿病足治疗的关键环节,合理有效的创面修复治疗方案对于降低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科学、实用的糖尿病足创面修复治疗指导。
二、糖尿病足创面评估
1.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既往治疗史、有无足部溃疡或截肢史等。同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创面的修复。
2.体格检查
全面检查足部的外观,包括有无畸形、皮肤颜色改变、肿胀等。评估足部的感觉功能,常用的方法有10g尼龙丝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周围神经病变。检查足部的动脉搏动,可通过触诊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的搏动情况,必要时采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评估下肢血管的情况。
3.创面评估
观察创面的大小、深度、形状、边缘情况等。评估创面的渗出物,包括渗出物的量、颜色、性质等,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同时,注意创面周围皮肤的情况,有无红肿、发热、压痛等炎症表现。
4.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了解感染的程度。检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评估血糖控制情况。此外,还可进行创面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为抗生素的选择提供依据。
三、糖尿病足创面修复治疗的基本原则
1.控制血糖
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创面修复的基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血糖控制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必要时可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在创面修复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2.改善血液循环
对于存在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改善血液循环是促进创面修复的关键。可采用药物治疗,如使用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药物等,以改善下肢的血液灌注。对于严重的血管病变,可考虑血管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如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血管搭桥手术等。
3.控制感染
感染是影响创面修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有感染迹象的创面,应及时进行清创处理,并根据创面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在使用抗生素时,要注意用药的剂量、疗程和不良反应。
4.营养支持
糖尿病患者常存在营养缺乏的情况,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营养支持对于创面修复至关重要。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给予合理的饮食调整,必要时可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对于存在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可考虑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5.创面处理
根据创面的不同阶段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创面处理方法。创面处理的目的是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上皮化。常用的创面处理方法包括清创术、敷料应用、生长因子应用等。
四、糖尿病足创面修复治疗的具体方法
1.清创术
清创术是糖尿病足创面治疗的重要环节。通过清创,可以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异物和细菌,减少感染的机会,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清创的时机应根据创面的情况而定,一般在感染得到控制、血糖稳定后进行。清创的方法包括手术清创、机械清创、酶清创等。手术清创是最常用的方法,可彻底清除坏死组织,但对于一些深部组织的清创可能需要多次进行。机械清创如使用湿干敷料、水刀清创等,可较为温和地清除坏死组织。酶清创则是利用酶的作用溶解坏死组织,适用于一些不宜手术清创的患者。
2.敷料应用
敷料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类型的敷料具有不同的功能,应根据创面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
湿性愈合敷料:包括水胶体敷料、水凝胶敷料、藻酸盐敷料等。湿性愈合理论认为,保持创面的湿润环境可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上皮化,减少瘢痕形成。水胶体敷料具有良好的保湿和自溶清创作用,适用于浅度创面和少量渗出的创面。水凝胶敷料具有降温、止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适用于深度创面和有较多坏死组织的创面。藻酸盐敷料具有吸收大量渗出液、形成凝胶状物质保护创面的作用,适用于渗出较多的创面。
抗感染敷料:如含银敷料、含碘敷料等。这些敷料具有抗菌作用,可以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含银敷料通过释放银离子发挥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和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含碘敷料则通过释放碘离子发挥抗菌作用,适用于有感染迹象的创面。
生物活性敷料:如细胞因子敷料、组织工程皮肤等。细胞因子敷料含有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以促进创面的愈合。组织工程皮肤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皮肤替代品,可用于覆盖创面,促进上皮化和创面修复。
3.生长因子应用
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加速创面的愈合。常用的生长因子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生长因子可以通过局部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