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发展心理学 课件 第八章 情绪的毕生发展.ppt

发布:2025-05-26约4.61千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特点1.婴幼儿期脑与认知神经的发展2.婴幼儿期脑与认知神经的发展3.成年期和老年期脑与认知神经的发展(四)与情绪调节相关的脑与认知神经的发展第三节情绪智力****第八章情绪的毕生发展第一节情绪的发展一、情绪概述一般认为,情绪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由独特的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部表现三种成分组成。主观体验又称情绪体验,是情绪的一个重要特征,指人在主观上感受或意识到的情绪状况。生理唤醒是指伴随情绪发生时的生理变化,涉及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外分泌系统等系列生理活动。情绪表达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即人们用各种方式来表现情绪,如面部、肢体、语言等与个体主观体验密切相关的明显的行为变化。此外,与情绪有关的过程还包括情绪诱发、情绪调节、对他人情绪的识别和理解等。(一)情绪的基本概念一、情绪概述基本情绪是与生俱来的、普遍的和独特的情绪状态,被假设为一类特殊的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复合情绪是由两种以上的基本情绪组合而成的复合体。快乐、悲伤、恐惧和愤怒,这些是被普遍接受的基本情绪。基本情绪具有一致和特定的大脑激活特征,神经影像学元分析指出,快乐、悲伤、恐惧和愤怒可能与神经激活的独特模式有关。根据大多数理论家的说法,复合情绪不能用不同的表达或特定的生理反应模式来表征,因为它们不是通过进化预先编码的,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文化塑造的。(二)基本情绪二、情绪的研究方法1.主观测量主观体验:自我报告法,描述经验取样法,记日记法,生态瞬时评估法等。情绪表达:情绪表达性量表和伯克利情绪表达性问卷。(一)情绪测量二、情绪的研究方法2.客观测量在情绪研究中,可以针对不同情绪变化导致的生理变化来测量情绪,如皮肤电,即通过将一对电极放置在皮肤表面,在皮肤上施加一个微小的恒定电压,这样流过皮肤的电流与皮肤电导呈正比,通过电流电压转换后,皮肤电导变化信号将被记录。恐惧时,皮肤电会急剧升高,可以作为研究情绪变化的辅助指标。同时心率通过将脉搏跳动产生的运动转化为电能,反映生理唤醒水平的变化。愤怒与心率增加、皮肤温度升高有关,而恐惧和悲伤与心率增加、皮肤温度降低有关。(一)情绪测量二、情绪的研究方法在情绪研究中,有时需要用一些材料诱发情绪,即向被试呈现具有情绪色彩的材料,从而诱发被试的相应情绪。根据材料呈现感觉通道的不同,情绪材料可以将其分为视觉刺激材料、听觉刺激材料和嗅觉刺激材料。实验室情境诱发是指在实验室模拟情绪诱发的真实情境,通过对情境的操控诱发,改变被试的情绪体验。电脑游戏、博弈游戏、表情/姿势、自传式回忆/想象等均可诱发情绪。(二)情绪诱发三、情绪的相关理论基本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是在评估人际或人际事件后出现的短暂状态,涉及不同的前因、信号、生理学以及行动与评估倾向,这些倾向表现出某种连贯性,并在灵长类动物中具有相似形式。基本情绪理论认为,人类情绪有若干基本的原型,每一种原型都有其独特的主观体验特点、生理唤醒方式和外部表现模式,不同原型的组合构成了人类的全部情绪。不同情绪有其独特的机制,并产生特定的心理状态和外部表现,即每种情绪都是由特定的神经机制引发的,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主观体验、初始反应倾向、外部表现和自主神经反应。(一)基本情绪理论三、情绪的相关理论评价在刺激和情绪表达之间起中介作用。情绪评价理论认为,个体会经历认知评价阶段,该阶段是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阶段。其中,评价的信息来源主要为过往经历、自我观察、外部环境和其他敏感源等,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决定情绪的产生。由于不同的人对信息处理的阶段不同,知觉—评价过程也会不同,因此,最终产生的情绪不同。情绪评价理论是研究复杂情绪的基础,不仅能够解释情绪的产生、影响路径以及表现,还能对不同个体之间的情绪差异进行解释。(二)情绪评价理论三、情绪的相关理论情绪心理建构理论认为,情绪并非与生俱来,不具有普遍性,也不是被激发的,而是由个体创造出来的。人们在判断情绪的时候,很可能不仅通过表情或者行为,还会倾向于从周围环境中获得信息。情绪心理建构理论不认为情绪是特殊的、具有特定形式和功能并导致其他心理过程的心理状态,认为情绪并不是由固定的机制产生的,所有的心理状态都来自即时的、持续调整的建构过程。(三)情绪心理建构理论三、情绪的相关理论情绪社会建构理论认为,尽管情绪活动的产生基于一个或多个行为生物系统,但是情绪的功能性意义主要在社会文化系统中获得。情绪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其本质只有在社会水平上加以分析才能被完全充分地理解。情绪社会建构理论将情绪看作社会化遗物或者文化表现,由社会文化因素构建并受到个体的社会角色和所处社会情境的约束。(四)情绪社会建构理论三、情绪的相关理论情绪分化理论情绪发展的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