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心理学 课件-第八章 情绪调节.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情绪调节概述 一、情绪调节的含义 情绪调节是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汤普森指出,情绪在两个方面是可以被调节的,其一为情绪类型,其二为情绪的动力性。 二、情绪调节的特征 1、情绪调节的文化特征 情绪调节要受到文化规范的影响。西方和非西方文化特征的差异一般认为是独立和相互依赖这两种自我的差异。西方文化强调独立自我,鼓励个体把独特性、自我表现、直接的沟通,个人目标的实现归因于内部;而东方文化强调相互依赖自我,鼓励个体致力于适应,占据适当的位置,间接沟通,参与促进他人的目标和适当的社会行动。独立定向文化的个体比依赖定向文化的个体更关心情绪状态的调节。 2、情绪调节的个体特征 情绪调节的个体特征是指情绪调节过程或情绪调节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人特点。情绪调节个体特征可以从行为特征和调节过程这两个不同的角度看。 三、情绪调节的类型 (一)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 1、内部调节:范畴内调节和范畴间调节 2、外部调节:支持性环境调节和破坏性环境调节 (二)减弱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 (三)先行关注调节和反应关注调节 (四)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 四、情绪调节的策略 1、认知重评:评价忽视与评价重现 认知重评即认知改变,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改变对情绪事件个人意义的认识。 2、表达抑制 表达抑制是反应调整的一种,是指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行为,是反应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 第二节 情绪调节与社会行为 一、社会化对情绪调节的影响 很多研究都证实早期社会化影响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父母或看护人对儿童情绪行为的反应,以及与父母之间或看护人之间的情绪相互作用,对儿童的情绪及情绪调节有重要影响。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及其同伴交往能力,与其父母的情绪调节能力密切相关,那些在同伴中情绪表现较积极的儿童,其父母的情绪表现也较积极。研究指出父母情绪调节能力是孩子情绪调节能力和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预示器。 二、社会情境对情绪调节的影响 社会情境具有多重意义,它包括直接引发情绪的刺激物的特征,也包括家庭、学校环境特征以及人与人的社交关系的特征。 情绪调节的选择也决定于情绪指向的是不是权威人物。一般情况下,人们很少对权威人物表现出愤怒,而对非权威人物,人们情绪调节的自由度可能更大一些。 第三节 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一、维持稳定的心理健康 二、良好的调节促进心理健康 三、情绪的自我调节与健康 1、控制调节 2、预期调节 3、探索性调节 第四节 情绪与情感健康 一、大学生情绪和情感的特点: (一)情绪的丰富性; (二)情绪的波动性; (三)情绪的冲动性与爆发性; (四)情绪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五)情绪的文饰性; (六)情绪趋向心境化。 二、情绪健康 (一)健康情绪的标准 1、情绪的发生有一定的原因,其情绪反应的性质、强度和持续时间与引起这种情绪的情境相符合; 2、情绪稳定性好,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3、愉快的情绪多于不愉快的情绪。 (二)情感障碍 1、情绪失控 ; 2、行为与年龄不符; 3、情绪的稳定性较差; 4、人际关系紧张; 5、人格偏执 ; 6、社会适应不良。 三、情绪和情感的调适 (一)调控情绪的重要性 1、发挥情感的功效; 2、获得情感的均衡; 3、促进情绪的成熟; 4、避免情绪的压抑。 (二)情绪调适的指导思想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善于调节情绪; 第一,及时疏泄不良情绪。 第二,期望值不要过高。 第三,学会遗忘。 3、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学会幽默; 4、加强身体锻炼,优化意志; 5、主动参加心理咨询。 (三)消极情绪情感的调适方法 四、情绪与情感的放松训练 1、安静的环境和适当的时间; 2、一个舒服的位置; 3、学会使用一句简短的话或一个简单的词 句子 词 我在放松 放松 我感觉平静 平静 我很稳定 稳定 五、放松训练的具体方法 1、深呼吸(35~40秒)。 ★尽量地站直或坐直,告诉自己:“暂时把一切思绪都抛到脑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