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支气管扩张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范文.docx

发布:2025-05-22约3.37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支气管扩张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5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咯血30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自30年前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为黄白色黏痰,量较多,易咳出,每年发作时间累计超过3个月,多在冬春季节发作。期间多次出现咯血,量不等,少则痰中带血,多则可达数百毫升,曾在外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给予抗感染、止血等治疗后症状可缓解。

1周前,患者受凉后咳嗽、咳痰症状加重,痰量增多,为脓性痰,伴有咯血,每日约50-100ml,伴有发热,体温最高达38.5℃,无畏寒、寒战,无胸痛、气促等不适。在当地诊所给予“头孢菌素”抗感染治疗3天,症状无明显改善,遂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有吸烟史40年,20支/日,已戒烟5年。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T38.2℃,P96次/分,R22次/分,BP130/80mmH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慢性病容,消瘦。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无发绀,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呈桶状,双侧呼吸运动对称,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双肺下界下移,双肺可闻及散在的湿啰音及哮鸣音。心界不大,心率9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5×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血红蛋白100g/L,血小板200×10?/L。C反应蛋白80mg/L,降钙素原0.5ng/ml。痰涂片可见大量白细胞及革兰氏阴性杆菌,痰培养结果未回报。胸部CT示:双肺多发支气管扩张并感染,以双下肺为著,部分支气管呈囊状改变,双肺散在斑片状渗出影。

入院诊断:1.支气管扩张并感染;2.咯血。

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给予头孢他啶抗感染、氨溴索化痰、垂体后叶素止血、氨茶碱解痉平喘等治疗。同时,完善相关检查,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治疗第3天,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咳痰症状有所减轻,但仍有少量咯血,每日约20-30ml。复查血常规:白细胞9.0×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血红蛋白95g/L。痰培养结果回报: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等敏感。根据痰培养结果,继续使用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

治疗第7天,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出现大咯血,约300ml,伴有气促、呼吸困难。立即给予患者头低脚高卧位,清除口腔及气道内血液,同时静脉推注垂体后叶素、巴曲酶等止血药物,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等处理。急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0g/L,给予输红细胞悬液2U纠正贫血。

经过积极处理,患者咯血有所减少,但仍有间断咯血,气促、呼吸困难症状无明显改善。复查胸部CT示:双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较前加重,双肺大片状渗出影,考虑存在肺部感染播散。调整抗感染方案,加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加强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减轻炎症反应。

治疗第10天,患者再次出现大咯血,量约500ml,随即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心跳骤停。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抢救措施,但患者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病例讨论

诊断方面

医生A:患者有反复咳嗽、咳痰伴咯血30年的病史,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支气管扩张并感染,诊断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明确。但在诊断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与其他引起咯血的疾病相鉴别,如肺结核、肺癌等。该患者无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胸部CT也未提示典型的肺结核病灶,故可基本排除肺结核。患者无明显的消瘦、胸痛、声音嘶哑等肺癌的表现,胸部CT也未发现占位性病变,肺癌的可能性较小。不过,对于一些不典型的病例,仍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医生B:同意A医生的观点。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该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支气管扩张的特点,胸部CT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手段,能够清晰地显示支气管的形态、结构及病变范围。但在诊断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包括肺功能、感染情况、咯血情况等,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面

医生C:在治疗上,抗感染是关键。该患者痰培养结果提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我们选择了头孢他啶进行抗感染治疗,治疗初期患者病情有所改善,但后期出现病情恶化,考虑可能与细菌耐药、感染播散等因素有关。当患者病情加重后,我们及时调整了抗感染方案,加用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但最终仍未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对于支气管扩张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我们在选择抗感染药物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同时要注意联合用药,以提高抗感染效果。

医生D:止血治疗也是支气管扩张治疗的重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