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 观潮》教学设计小学公开课.pdf
1观潮
一、课前解析
关注文本: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框,
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
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于热爱。
关注结构:课文先总后分,结构清嘶,层次分明,按照“潮来前一一潮来时
一一潮来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
关注描写:由静态到动态展开对大潮的描写。在潮来之时,作者从声音、样
子两个方面重点描述了其景,词句极具画面感和现场感,借观潮者的热烈反应
衬托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
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能边读边想像画面,说出印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三、教学重点
1.能边读边想像画面,说出印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2.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
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读熟课文。
2.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袋,了解钱塘江大潮
教师引导: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一首《浪淘沙》其七。先听老师来读一下。
(教师范读)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吗?
师: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观潮》。情打击先来看本课
的资料袋。
学生阅读资料袋。
教师追问:看完这个资料袋,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预设1: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和它特殊的地形有关。
预设2:杭州湾呈喇叭状,江面越来越窄,所以就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的
景象。
教师过渡:大致了解了钱塘江大潮的成因,那我们一起来学《观潮》这篇
课文,来感受大潮来时的汹涌澎湃。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初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关注以下生字的读音。
盐薄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
3.指名读以下词语:
奇观农历据说宽阔人山人海滚动顿时逐渐犹如齐头并
进山崩地裂霎时余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lo默读课文思考:
教师提问: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课文是按照什
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湖的?
2.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3.全班交流: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
的设计,帮助学生从全文层面了解文章的结构,找到本文的中心句。】
预设:我认为是围绕课文的第一句话“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
观。”来写的。
教师追问:其他同学认为呢?
预设:我也认为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教师:看来大家都同意你们俩的观点。那谁能来说一说你们的理由呢?
预设:课文一共5个自然段,后面四个自然段都在写钱塘江大潮的样子。只
有第一句话独立成段,点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所以我觉得全文都是围绕这
句话写的。
教师:你的分析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
预设:我同意他的观点。我能通过他的理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