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04年山西省中考数学中考真题【含答案】.docx

发布:2025-05-21约2.97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66页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66页

2004年山西省中考数学中考真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四个数中,相反数是﹣0.2的数是(??)

A.5 B.0.2 C.﹣5 D.﹣0.2

2.在正三角形、直角梯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正三角形 B.直角梯形 C.正方形 D.平行四边形

3.“全民行动,共同节约”.我国亿人口如果都响应国家号召每人每年节约度电.一年可节约电度,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4.在设计人体雕像时,为了增加视觉美感,会使雕像上部(腰部以上)与下部(腰部以下)的高度比等于下部与全部的高度比等于(,称为黄金分割比例),按此比例设计一座高度为的雷锋雕像,那么该雕像的下部设计高度是(???)

A. B. C. D.

5.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6.如图,,,,则(????)

??

A. B. C. D.

7.如果,则的值为(????)

A.0 B. C. D.

8.如图,是的直径,,则(????)

A. B. C. D.

9.有四张卡片,正面分别印有下列不同的几何体图案(这些卡片除图案外完全相同),现将这四张卡片背面朝上放置,洗匀后小红先从中随机抽取一张,记下图案放回,洗匀后小磊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则小红、小磊二人抽到的卡片恰好都是棱柱的概率是(????)

A. B. C. D.

10.如图,将斜边长为4,∠A为30°角的Rt△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120°得到△A′C′B,弧、是旋转过程中A、C的运动轨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4π+2 B. C. D.4π

二、填空题

11.计算的结果等于.

12.一批零件600个,一个工人每小时做15个,用关系式表示人数x与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13.某剧团甲乙两个女舞蹈队的平均身高都是1.65米,甲队身高的方差是,乙队身高的方差是,那么两队中身高更整齐的是队.(填“甲”或“乙”).

14.某次体育测试共有100名同学参与,在测试(满分30分,分值为整数)中,有5名学生申请免考(得分21分).要使得平均分达到28.8分,至少需要名学生满分.

15.我们知道,除三角形外,其他的多边形都不具有稳定性.如图,将正五边形的边固定,向右推动该五边形,使得O为的中点,且点A,B,C,D在以点O为圆心的圆上,过点C作的切线,则的度数是.

三、解答题

16.计算:

(1)

(2)

17.如图,,点在的延长线上,,.

(1)求的长;

(2)求证:.

18.“六一”儿童节将至,张老板计划购买A型玩具和B型玩具进行销售,若用1200元购买A型玩具的数量比用1500元购买B型玩具的数量多20个,且一个B型玩具的进价是一个A型玩具进价的1.5倍.

(1)求A型玩具和B型玩具的进价分别是多少?

(2)若A型玩具的售价为12元/个,B型玩具的售价为20元/个,张老板购进A,B型玩具共75个,要使总利润不低于300元,则A型玩具最多购进多少个?

19.钟南山院士谈到防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说:“我们需要重视防护,尽量呆在家,勤洗手,多运动,多看书,少熬夜.”学校为鼓励学生抗疫期间在家阅读,组织八年级全体同学参加了疫情期间居家读书活动,随机抽查了部分同学读书本数的情况进行统计,如图所示:

(1)本次共抽查学生______人,并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读书本数的众数是______本,中位数是_______本;

(3)在八年级2000名学生中,读书15本及以上(含15本)的学生估计有多少人?

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二次函数.

(1)若函数的图象经过和两点,函数的对称轴为直线______

(2)若,将函数图象向下平移两个单位后与x轴恰好只有一个交点,求的最小值.

(3)若函数与x轴交于和,当时,求证:.

21.小丽和同学们去碧沙岗公园游玩,走到为纪念北伐军阵亡将士所建立的纪念碑前时,同学们肃然起敬.读完冯玉祥将军亲笔所书《阵亡烈士纪念碑碑文》后,小丽问:“这个纪念碑有多高呢?”同学们通过调查,把“如何测量纪念碑的高度”作为一项课题活动,制订了测量方案,并进行了实地测量.

课题

测量纪念碑的高度

测量工具

测角仪,皮尺等

测量方案

如图,纪念碑的最高点D到地面的高度为DN,在测点A、B用仪器测得点A、B处的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