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总复习数学53 第七章第一节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pptx

发布:2025-05-17约2.72千字共5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数列第一节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考试要求·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公式法).2.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

必备知识落实“四基”自查自测知识点一数列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数列1,2,3与3,2,1是两个不同的数列.()(2)数列的项与项数是同一个概念.()(3){an}与an是一样的,都表示数列.()(4)数列3,5,7,9,…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2n-1.()√×××

核心回扣1.数列:按照确定的______排列的一列数.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3.通项公式:第n项an与它的序号n之间的对应关系.注意点:有序性是数列的主要性质,数列{an}的第n项为an,其中n为正整数.顺序

?√

?√

核心回扣1.定义域: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2.解析式:数列的通项公式.3.值域:数列的各项构成的集合.4.表示方法:(1)列表法:列表格表示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2)图象法:横坐标为正整数的离散点(n,an);(3)通项公式:an=f(n),n∈N*;(4)递推公式:使用初始值a1和an+1=f(an),或a1,a2和an+1=f(an,an-1)等表示.

?

?

?Sn-Sn-1S1

?√

?√

核心回扣an+1anan+1an

?

?

核心考点提升“四能”?

?

?

?由数列前几项归纳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及策略(1)常用方法观察(观察规律)、比较(比较已知数列)、归纳、转化(转化为特殊数列)、联想(联想常见的数列)等方法.同时也可以使用添项、还原、分割等方法,转化为一个常见数列,通过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得所给数列的通项公式.

(2)具体策略①观察分式中分子、分母的特征;相邻项的变化特征;拆项后的特征;各项的符号特征和绝对值特征;②化异为同,若已知项的形式不统一,则不便求通项公式,因此可以先将项通过变形统一形式后再观察求通项公式,如题(3);③对于符号交替出现的情况,可用(-1)n或(-1)n+1,n∈N*来处理.

?

?

[变式]本例(1)中,其他条件不变,若Sn=3n-1,则an=________.2×3n-1解析:当n≥2时,an=Sn-Sn-1=(3n-1)-(3n-1-1)=2×3n-1,当n=1时,a1=S1=31-1=2,符合上式,所以an=2×3n-1.

?1.已知Sn求an的一般步骤(1)当n=1时,由a1=S1,求a1的值;(2)当n≥2时,由an=Sn-Sn-1,求得an的表达式;(3)检验a1的值是否满足(2)中的表达式,若不满足,则分段表示an;(4)写出an的完整表达式.2.已知Sn与an的关系问题的求解思路(1)利用an=Sn-Sn-1(n≥2)转化为只含Sn,Sn-1的关系式,再求解.(一般步骤:仿写相减)(2)利用Sn-Sn-1=an(n≥2)转化为只含an,an-1的关系式,再求解.

?√

?

?√

?

?已知a1,对形如an-an-1=f(n)(n≥2)的递推公式可以用累加求和的方法求通项公式,进而解决相关的问题.

?

?

考向3构造法【例4】已知数列{an},且a1=2,an+1=2an-1,n∈N*.求{an}的通项公式.解:因为an+1=2an-1,所以an+1-1=2an-2=2(an-1),其中a1-1=2-1=1,故数列{an-1}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an-1=2n-1,所以an=2n-1+1.

?

?

?

?

2.已知在数列{an}中,a1=0,an+1=an+(2n-1),则an=________.(n-1)2解析:因为当n≥2时,an=a1+(a2-a1)+(a3-a2)+…+(an-an-1)=0+1+3+…+(2n-5)+(2n-3)=(n-1)2,且a1=0适合上式,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1)2.

?

?√

?

(2)设m是正整数,m≥2,在数列{an}中,“am-1≤am且am≥am+1”是“am是数列{an}的最大项”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B解析:由题意知,若am是数列{an}的最大项,则am≥am-1且am≥am+1,即am-1≤am且am≥am+1;若am-1≤am且am≥am+1,则am不一定是数列{an}的最大项.故“am-1≤am且am≥am+1”是“am是数列{an}的最大项”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关于数列的单调性及项的最值(1)求数列项的最值需要先研究数列的单调性,一是可以通过列举项找规律;二是利用数列递增(减)的等价条件,求出递增、递减项的分界点处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