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pptx
;素养目标;;;独立性;2.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假说—演绎法)
(1)果蝇的杂交实验——问题的提出;(2)假设解释——作出假设
①假设: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②对杂交实验的解释(如图):;(3)测交验证:亲本中的白眼雄蝇和F1中的红眼雌蝇交配→子代中红眼雌蝇∶白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继而又用白眼雌蝇和野生红眼雄蝇杂交,子代中=1∶1。?
(4)结论: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排列。?;教材深挖
1.(必修2P29~31正文)萨顿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请思考生物体细胞中的基因一定都位于染色体上吗?请说明理由。;2.(必修2P32拓展应用2)生物如果丢失或增加一条或若干条染色体就会出现严重疾病甚至死亡。但是在自然界,有些动植物的某些个体是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如卵细胞)单独发育来的,如蜜蜂中的雄蜂等。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虽然减少一半,但它们仍能正常生活,请解释这一现象。;易错排查
1.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2.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一个基因。()
3.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且呈线性排列。()
4.孟德尔和摩尔根都是通过杂交实验发现问题,用测交实验进行验证的。
()
5.摩尔根在实验室培养的雄果蝇中首次发现了白眼性状,该性状来自基因重组。();;(2)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能解释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吗?请用遗传图解表示。;(3)设计“交配”实验可以证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而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如下表所示,请写出遗传图解。?;;解析控制果蝇性状的基因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但不是平均分布,此外在线粒体中也含有少量的基因,A项错误;位于果蝇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为等位基因或相??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B项错误;每条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上也含有非等位基因,C项错误;X、Y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相应的性状表现总是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D项正确。;2.(2024·山东威海模拟)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用蝗虫作实验材料,通过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已知雌蝗虫(2n=24)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蝗虫(2n=23)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蝗虫卵巢一个细胞中最多可观察到4条X染色体
B.蝗虫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可观察到12个四分体
C.同一蝗虫个体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与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目均相同
D.萨顿提出假说的依据是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解析根据题意,雄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O,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组成为11+X或11+O,雌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X,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11+X。雌蝗虫体细胞中有2条X染色体,卵巢中细胞分裂的方式既有有丝分裂也有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X染色体由2条加倍到4条,故蝗虫卵巢一个细胞中最多可观察到4条X染色体,A项正确;雌蝗虫的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常染色体可以正常联会并分离,能观察到四分体,其染色体组成为22+XX,故可以观察到12个四分体,B项正确;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染色体数目与有丝分裂中期相同,但核DNA分子数目与有丝分裂中期不同,C项错误;萨顿提出假说的依据是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如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D项正确。;考法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分析
3.(2024·河南焦作模拟)摩尔根用白眼雄果蝇和野生型红眼雌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均为红眼,F1雌、雄果蝇杂交,F2果蝇表型及比例如图。已知X染色体与Y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存在等位基因,而非同源区段不存在对应的等位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的比例,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
B.根据F2中的表型及比例,可判断眼色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根据上述过程可确定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其等位基因
D.仅利用上述实验材料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无法验证相关基因是否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