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课件.pptx

发布:2025-04-29约1.43万字共1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萨顿假说:

1.萨顿假说的内容?萨顿假说的依据?

2.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有哪些平行关系?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研究方法?

1.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1)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是如何做的?果蝇的优点?

(2)摩尔根提出了什么问题?

2.提出假说——

(1)摩尔根提出了什么假说?

(2)在摩尔根的假说下,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如何用遗传图解表示?

(3)结合遗传图解分析,该假说能否解释之前摩尔根提出的问题?

3.演绎推理——

(1)为验证假说,摩尔根对F1两种红眼果蝇分别测交,如何用遗传图解表示?

(2)两种测交实验的预期结果是什么?

4.实验验证——

若预期测交结果均与真实测交实验结果相符,则可证明该假说正确。哪一组测交实验更加关键?

5.得出结论——“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

三、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四、伴性遗传:概念?类型?不同类型遗传方式的特点?应用?;第14讲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遗传科学史;;项目;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证明者:摩尔根。

(2)研究方法: 。

(3)研究过程①观察实验(摩尔根先做了实验一,紧接着做了回交实验二);②提出假说,进行解释;;实

解;③演绎推理,验证假说

摩尔根依次做了实验一和实验二之后提出假说1,从而合理地解释了实验一和回交实验二。为了验证假说,摩尔根设计了多个新的实验,其中有一组实验最为关键,即白眼雌果蝇与亲本红眼雄果蝇交配,最后实验的真实结果和预期完全符合,假说1得到了证实。利用上述的假说1和假说2,绘出“白眼雌果蝇与亲本红眼雄果蝇交配”实验的遗传图解如下表所示。;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

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材隐性知识:(1)源于必修2P31“思考·讨论”: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还能解释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吗?

提示: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红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因为X染色体上的红眼基因对白眼基因为显性,所以不会出现白眼???果蝇。这与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结果不符;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且X染色体上没有显性红眼基因,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的杂交后代中雄果蝇全为白眼,也不能解释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结果。;①果蝇的基因全部位于8条染色体上()

②图中白眼基因与朱红眼基因是等位基因()

③精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存在白眼基因与朱红眼基因()

④红宝石眼基因在体细胞中可能存在4个()

⑤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不一定都能表达();生物体细胞中的基因不一定都位于染色体上

(1)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而细胞质中的基因位于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上。

(2)原核细胞中无染色体,原核细胞的基因在拟核DNA或细胞质的质粒DNA上。;例1.高考题改编: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B.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C.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D.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1.XY型: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多数昆虫类和少数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XX雌性;XY雄性。

2.ZW型:鸟类、爬行类和少数昆虫多为这种方式。ZW雌性;ZZ雄性。

3.基因决定性别:如玉米植株的性别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A_B_雌雄同株;A_bb雄株;aaB_和aabb雌株

4.染色体数目决定:如蚂蚁和蜜蜂,雄性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2N)的一半;雌性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2N)的相同。

5.环境决定性别:如所有的鳄鱼,一些龟类的性别是由受精后的温度决定的。

6.年龄决定性别:如鳝,1--2冬龄、体长30厘米以下者一般为雌性,体长50厘米以上者一般为雄性,且终生为雄性。;一.性别决定的类型;(1)性染色体类型与性别决定;(2)传递特点(以XY型为例)

①X1Y中X1只能由父亲传给,Y则由父亲传给。

②X2X3中X2、X3任何一条都可来自母亲,也可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也可传给儿子。

③一对夫妇(X1Y和X2X3)生两个女儿,则女儿中来自父亲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