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灯光》说课稿.docx

发布:2025-05-12约1.6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灯光》说课稿

一、说教材

《灯光》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属于革命题材作品。文章通过倒叙手法,以灯光为线索,展现了革命先烈郝副营长为后代幸福生活英勇牺牲的故事,揭示了今天的幸福源于先辈的奉献这一深刻主题。课文语言朴实却饱含深情,既承载着历史记忆,又蕴含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提升语言感悟力的优质文本。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但对革命年代的历史背景缺乏直观体验,难以深入理解先烈精神。同时,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需要通过具体事例感悟责任与奉献的意义。教学中需借助多媒体资源、情境创设等手段,搭建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引导学生在文本细读中产生情感共鸣。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导向,结合单元主题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灯光的象征意义,梳理文章倒叙结构,概括事件发展脉络。

2.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分析,体会郝副营长的心理活动及精神品质。

3.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意,深化对幸福生活的认知。

4.培养关注历史、珍惜当下的情感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析多好啊三次出现的语境差异,体会革命者内心世界。

难点:理解灯光从现实场景到精神象征的转化过程,建立历史与现实的情感联结。

五、说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通过灯光图片、战争影像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2.问题驱动法:设计层级性问题链,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探究文本内涵。

3.读写联动策略:以灯光为意象开展随堂写作,促进语言输出与情感升华。

4.合作探究模式:组织小组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协作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光影导入,引发思考(5分钟)

1.展示天安门广场灯光图片与战争年代煤油灯照片,提问:灯光在今昔生活中意味着什么?

2.引出课题:灯光不仅是照明工具,更承载着人类对光明的永恒追求。

(二)初读文本,理清脉络(15分钟)

1.默读课文,标注时间线索:

-用____画出描写现在的段落。

-用()标出回忆部分的内容。

2.小组讨论:倒叙手法的作用(设置悬念、突出主题)

3.梳理文章结构:

现在: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回忆:战斗前、战斗中、战斗后→现在:缅怀先烈。

(三)细读文本,品悟精神(20分钟)

1.聚焦多好啊的三次出现:

-完成表格:说话人、场景、所见、所想、情感。

-对比分析:从赞叹幸福生活到憧憬未来,再到坚定信念的变化过程。

2.精读第10-11段:

-圈画描写郝副营长动作、神态的句子(如倚着墙、划火柴、凑近插图)。

-想象补白:此刻他可能在想______。

-朗读指导:重读注视、多好啊、赶明儿,体会复杂情感。

(四)读写联动,情感升华(15分钟)

1.情境写作:

-假如你是战场上的幸存者,在郝副营长牺牲后写下纪念文字

-提示:可写诗、书信、墓前独白,融入灯光意象

2.展示分享:选取3-4份作品,师生共评情感表达与语言运用。

(五)拓展延伸,主题深化(5分钟)

1.推荐阅读王愿坚《七根火柴》《草鞋书记》。

2.布置实践作业:

-采访身边老人,记录革命故事。

-观察生活中的灯光,写一篇感悟短文。

七、说板书设计

采用图文结合式板书:

灯光

现实灯火→倒叙→战斗火光

赞美(现在)牺牲(过去)传承(现在)

幸福生活生命之光精神永存

通过灯光符号串联时空,突出铭记历史,守护光明的主题。

八、说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注重三个转化:

1.将历史事件转化为情感体验,通过情境创设突破认知难点。

2.将文字阅读转化为思维活动,用问题链驱动深度理解。

3.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价值认同,通过读写实践实现情感内化。

后续需加强史料补充,深化学生对革命精神的时代认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