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测试题(+答案解析).docx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测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以下哪种抗菌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合成?
A.红霉素
B.青霉素
C.氯霉素
D.四环素
答案:B
解析:青霉素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酶的活性,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菌体失去渗透保护屏障导致细菌肿胀、变形,在自溶酶的作用下细菌破裂溶解而死亡。红霉素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氯霉素主要作用于细菌70S核糖体的50S亚基,抑制转肽酶,使肽链的增长受阻,从而阻止蛋白质的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能特异性地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的A位置结合,阻止氨基酰tRNA在该位上的联结,从而抑制肽链的增长和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2.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指征?
A.轻症感染
B.单一抗菌药物可以控制的感染
C.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
D.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
答案:C
解析: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指征包括: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轻症感染、单一抗菌药物可以控制的感染以及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通常不需要联合用药。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
A.胃肠道反应
B.肝毒性
C.耳毒性和肾毒性
D.过敏反应
答案:C
解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耳毒性(可引起前庭功能失调和耳蜗神经损害)和肾毒性(主要损害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胃肠道反应是很多抗菌药物都可能出现的一般不良反应;氨基糖苷类的肝毒性相对不突出;虽然也可能发生过敏反应,但不是其主要不良反应。
4.预防用抗菌药物缺乏指征(无效果,并易导致耐药菌感染)的是?
A.免疫缺陷者
B.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
C.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性疾病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免疫缺陷者若没有明确的感染迹象,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耐药菌感染且不一定有效。昏迷、休克、心力衰竭患者易发生感染,但在没有明确病原菌和感染证据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往往缺乏针对性且易诱导耐药。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性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抗菌药物对病毒无效,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不能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还会增加耐药菌产生的风险。
5.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A.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B.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C.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
D.抑制细菌叶酸合成
答案:C
解析:喹诺酮类药物通过抑制细菌DNA回旋酶(革兰阴性菌)和拓扑异构酶Ⅳ(革兰阳性菌)的活性,阻碍细菌DNA复制而达到杀菌的目的。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是β内酰胺类等药物;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等;抑制细菌叶酸合成的是磺胺类等药物。
6.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
A.2448小时
B.4872小时
C.7296小时
D.96小时以上
答案:C
解析:抗菌药物疗程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但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7.下列哪种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A.阿莫西林
B.头孢唑啉
C.环丙沙星
D.阿奇霉素
答案:C
解析:环丙沙星属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阿莫西林主要对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有抗菌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头孢唑啉是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基本无抗菌活性;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明显抗菌作用。
8.治疗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首选的抗菌药物是?
A.苯唑西林
B.万古霉素
C.阿莫西林
D.头孢曲松
答案:B
解析: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等)耐药,万古霉素是治疗MRSA感染的首选药物,它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杀菌作用,对MRSA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9.下列哪类抗菌药物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
A.氨基糖苷类
B.四环素类
C.喹诺酮类
D.磺胺类
答案:B
解析:四环素类药物可与新形成的骨骼和牙齿中沉积的钙离子结合,引起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良和骨生长抑制,因此8岁以下儿童禁用。氨基糖苷类主要不良反应是耳毒性和肾毒性;喹诺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