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测试题及答案.docx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单项选择题
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3项
答案:D
解析:在制定抗菌治疗方案时,患者感染病情是基础,不同病情如轻度感染和重度感染治疗方案不同;明确感染的病原菌种类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抗菌药作用特点包括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等,这些都会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所以以上三项都需要考虑。
2.可辅以抗菌药局部应用的情况有()
A.化脓性胸膜炎大量胸腔积液
B.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
C.隐球菌脑膜炎
D.化脓性腹膜炎
答案:C
解析:隐球菌脑膜炎治疗时,在全身用药的同时,可通过鞘内注射等局部应用抗菌药物的方式,以提高脑脊髓液中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化脓性胸膜炎大量胸腔积液、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化脓性腹膜炎一般以全身用药为主,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并非主要治疗方式。
3.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A.慢支急性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
答案:B
解析: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时,为了扩大抗菌谱,及时控制感染,可考虑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慢支急性发作、急性肾盂肾炎、急性细菌性肺炎在多数情况下,根据常见病原菌选用单一抗菌药物往往即可有效治疗,不一定需要联合用药。
4.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答案:D
解析:人工关节移植手术属于清洁污染手术,手术部位有感染的潜在风险,为了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等,可在手术前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昏迷、中毒患者本身并非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上呼吸道感染大多为病毒感染,一般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预防。
5.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
A.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
B.长期用药预防
C.晚期肿瘤患者
D.风湿热复发
答案:D
解析:风湿热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的非化脓性疾病,对于有风湿热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进行预防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抗菌药物不能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长期用药预防易导致耐药菌产生;晚期肿瘤患者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并非普遍适用,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6.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
A.手术后3天
B.术后24小时
C.术后1周
D.用至患者出院
答案:B
解析: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等,一般在手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过长时间使用预防用药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感染风险,反而会增加耐药菌产生等不良后果。
7.肾功能减退时,必须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A.糖肽类
B.克林霉素
C.利福平
D.大环内酯类
答案:A
解析:糖肽类药物(如万古霉素等)主要经肾脏排泄,肾功能减退时,药物在体内的消除减慢,血药浓度升高,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发生,所以必须调整给药剂量。克林霉素主要在肝脏代谢,肾功能减退时一般无需调整剂量;利福平主要经肝脏代谢,经胆汁排泄,肾功能减退对其影响较小;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等,部分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肾功能减退时大多不需要调整剂量。
8.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A.氯霉素
B.庆大霉素
C.红霉素酯化物
D.利福平
答案:B
解析:庆大霉素主要以原形经肾脏排泄,肝功能减退时对其药代动力学影响较小,一般不需要调整给药剂量。氯霉素主要在肝脏代谢,肝功能减退时药物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升高,需要调整剂量;红霉素酯化物在肝脏代谢,肝功能减退时可能导致药物蓄积,需要调整剂量;利福平主要在肝脏代谢,肝功能减退时需要根据情况调整剂量。
9.新生儿感染时不宜选用()
A.头孢菌素
B.青霉素类
C.克林霉素
D.氨基糖苷类
答案:D
解析: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耳毒性和肾毒性,新生儿的肾功能和听神经发育尚未完善,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所以新生儿感染时不宜选用。头孢菌素、青霉素类药物安全性相对较高,在新生儿感染时可根据情况选用;克林霉素在新生儿中的应用也有一定的适应证。
10.老年感染患者一般不宜选用()
A.青霉素类
B.头孢菌素类
C.氨基糖苷类
D.氟喹诺酮类
答案:C
解析:老年患者的肾功能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肾毒性和耳毒性,使用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所以一般不宜选用。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