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测试题(附答案).docx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单选题
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3项
答案:D
解析:在制定抗菌治疗方案时,患者感染病情是基础,比如是轻度感染还是重度感染,是否有基础疾病等,不同病情治疗方案不同;明确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能使抗菌药物选择更有针对性,因为不同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敏感性不同;抗菌药作用特点也很关键,包括抗菌谱、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等,只有综合考虑这三项,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
2.可辅以抗菌药局部应用的情况有()
A.化脓性胸膜炎大量胸腔积液
B.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
C.隐球菌脑膜炎
D.化脓性腹膜炎
答案:C
解析:隐球菌脑膜炎时,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全身用药可能难以在脑脊液中达到有效浓度,此时可辅以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隐球菌属于真菌),如鞘内注射等。化脓性胸膜炎大量胸腔积液、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化脓性腹膜炎一般主要以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为主,局部应用抗菌药物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3.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A.慢支急性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
答案:B
解析: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在未明确病原菌之前,为了覆盖可能的病原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延误治疗的风险,有联合用药的指征。慢支急性发作、急性肾盂肾炎、急性细菌性肺炎,若能明确病原菌,一般选用一种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即可,不一定需要联合用药。
4.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答案:D
解析:人工关节移植手术属于清洁污染手术,为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可在手术前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昏迷、中毒患者一般不存在明确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通常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预防。
5.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
A.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
B.长期用药预防
C.晚期肿瘤患者
D.风湿热复发
答案:D
解析:风湿热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的非化脓性疾病,对于有风湿热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预防链球菌感染,可有效预防风湿热复发。抗菌药物不能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长期用药预防会增加细菌耐药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晚期肿瘤患者若没有明确的感染高危因素,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并不能带来益处。
6.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
A.手术后3天
B.术后24小时
C.术后1周
D.用至患者出院
答案:B
解析: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一般应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可术中追加一次,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术后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会增加细菌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7.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
A.红霉素酯化物
B.利福平
C.氟康唑
D.头孢他啶
答案:D
解析:头孢他啶主要以原形经肾脏排泄,肝功能减退时一般不需要调整给药剂量。红霉素酯化物、利福平、氟康唑主要在肝脏代谢,肝功能减退时需要根据肝功能情况调整剂量。
8.新生儿感染治疗不宜选用()
A.环丙沙星
B.头孢曲松
C.青霉素
D.以上都是
答案:A
解析:环丙沙星属于喹诺酮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新生儿骨骼发育尚未完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导致关节病变等不良反应,因此新生儿感染治疗不宜选用。头孢曲松和青霉素对新生儿相对安全,是新生儿感染治疗常用的药物。
9.氨基糖苷类对以下哪种细菌抗菌活性差()
A.大肠埃希菌
B.肺炎链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肺炎克雷伯菌
答案:B
解析:氨基糖苷类主要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肺炎链球菌属于革兰阳性球菌,氨基糖苷类对其抗菌活性较差,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一般不首选氨基糖苷类药物。
10.在骨组织中浓度高的药物为()
A.克林霉素
B.亚胺培南
C.庆大霉素
D.青霉素
答案:A
解析:克林霉素能渗入骨及其他组织,在骨组织中浓度较高,可用于治疗骨和关节感染。亚胺培南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庆大霉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青霉素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它们在骨组织中的浓度相对较低。
多选题
11.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
A.无指征的预防用药
B.无指征的治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