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原电池 化学电源(基础课) 课件.pptx

发布:2024-12-30约2.27千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复习目标;知识点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2)一般构成条件;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如图是Cu-Zn原电池,请填空:;(1)两装置的反应原理;(2)原电池中的三个方向

①电子方向:从____极流出沿导线流入____极。

②电流方向:从____极沿导线流向____极。

③离子的迁移方向: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____极迁移,阳离子向____极迁移。盐桥中阴离子向____极迁移,阳离子向____极迁移。

(3)盐桥的作用

①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

②平衡电荷,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3.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两种金属分别作原电池的两极时,一般作______的金属比作______的金属活泼。

(2)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一个______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时反应速率________。例如,在Zn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使产生H2的反应速率加快。

(3)用于金属的防护

使需要保护的金属制品作原电池______而受到保护。例如,要保护一个铁质的输水管道或钢铁桥梁,可用导线将其与一块锌块相连,使锌作原电池的______。;(4)设计制作化学电源;[示例]设计Cu+2Ag+===2Ag+Cu2+的原电池装置图,并注明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单液装置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电池原理分析

1.与甲、乙两套装置有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项,甲装置没形成闭合电路,甲不是原电池,错误;B项,甲中锌棒直接与稀硫酸接触,发生化学腐蚀,乙中构成了原电池,负极失去电子的速率加快,因此乙中放出氢气的速率更快,错误;C项,甲不是原电池,乙中构成了原电池,只有乙装置的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碳棒移动,错误;D项,盐桥中离子的定向迁移构成了电流通路,盐桥既起连接作用,又能阻止反应物的直接接触,迅速平衡电荷,使由它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中性,提高电池效率,正确。];?;?;3.分析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2)②中的负极是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中的正极是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中的正极是__________,正、负极反应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②、③中电池反应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4.M、N、P、E四种金属,已知:①M、N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硫酸中,N为正极;②M、P用导线连接放入硫酸氢钠溶液中,M表面有大量气泡逸出;③N、E用导线连接放入E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应为E2++2e-===E,N-2e-===N2+。则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PMNE B.ENMP

C.PNME D.EPMN

A[由①可知还原性:MN,由②可知还原性:PM,由③可知还原性:NE,故可推知还原性:PMNE,A正确。];5.设计原电池装置证明Fe3+的氧化性比Cu2+强。

(1)写出能说明氧化性Fe3+大于Cu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写出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①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方框中画出装置图,指出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知识点二常见化学电源;?;(2)锂电池

锂电池是用金属锂作负极,石墨作正极,电解质溶液由四氯化铝锂(LiAlCl4)溶解在亚硫酰氯(SOCl2)中组成,其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8Li+3SOCl2===6LiCl+Li2SO3+2S。;?;(2)锂离子电池

一种锂离子电池,其负极材料为嵌锂石墨(LixCy),正极材料为LiCoO2(钴酸锂),电解质溶液为LiPF6(六氟磷酸锂)的碳酸酯溶液(无水),其总反应为LixCy+

Li1-xCoO2;二次电池充放电时的电极连接;4.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中的常见燃料有氢气、烃(CH4、C2H6)、烃的衍生物(甲醇、乙醇)、CO、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