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掌握小数加、减法一般算法,并能正确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并且已经掌握一位小数的笔算方法。在本册书第四单元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对于本单元学习小数加减法,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并不难,关键是要理解加减法的算理其本质是计数单位的累加或递减这一算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掌握小数位数不同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智慧引入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看看我们今天的课题——小数加减法。看到这个题目,你会联想到可能会用哪些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今天的问题?
生:整数加减法。
生:小数的知识。
师:俗话说:温故而知新,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笔算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满10进1,减法哪一位上不够减就退1当10。
师: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生:相同数位对齐是因为个位不能和十位相加。
师:相同数位对齐其实就是为了相同计数单位对齐,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直接相加减。
师:我们三年级下学期还学习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师:回顾一位小数的计算方法: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师:其实小数点对齐也是为了相同数位对齐。
师:8表示8角,也表示8个0.1,6表示6角,也表示6个0.1,也就是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直接相加。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加减法和一位小数加减法,让学生明白加、减法的算理及算法,温故知新,为后面学习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做铺垫。)
任务导学
二、两位小数加减两位小数。
师:看来你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掌握得不错,那我们今天继续来研究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师:老师周末逛书店的时候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书,我们一起来看看。
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师:看来你们都戴了一幅数学的眼镜,都善于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师:老师遇到了下面这些问题,你会帮忙解决吗?
(1)老师买了《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师:第一个问题,谁能列式解答?
师:第二个问题,谁能列式解答?
师:估一估,大约需要付多少钱?
师:你是怎么估的?
师:有不一样的估法吗?
师:第二个问题,估一估《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大约贵多少钱?
师:看来大家估算能力还不错。
师:要知道实际需要付多少钱和贵多少钱?光估算还不行,需要怎么办?
师:是的,实际计算,请你快速在草稿本上帮老师算算。
师:请两个学生讲解算法。
师: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师:百分位和十分位上的数分别表示什么?
生:小数点对齐就是为了相同数位对齐。
师:其实小数加减法也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生活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列式后让学生先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估算能力,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最后再通过追问: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就在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活动促学+互动研学
三、探索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师:仔仔遇到了下面两个问题,他才上一年级,只会列式不会计算,你能帮帮忙吗?
买了《童话选》和《神奇大自然》两本书,一共需要多少钱?
《神奇大自然》比《数学家的故事》贵多少钱?
师:谁来列式解答
师:相信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学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师:带着问题去思考才能有的放矢,请一个同学大声读一读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独立思考下面几个问题,然后小组交流:
(1)计算上面两道题,思考: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位数不同怎么办?
(2)对比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试着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这两道题。
师:当小数位数不同时怎么办?
生: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补齐数位。
师:添0的依据是什么?
生: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谁能总结小数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如果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可以把0去掉。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两位小数加减两位小数的基础,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位数不同时小数的加减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小组交流汇报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最后对比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总结出小数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