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一年级下册《小青蛙》教学设计.docx
统编一年级下册《小青蛙》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小青蛙》是一篇以儿歌形式呈现的字族文识字课文,展示了一组围绕“青”字构成的形声字。课文语言优美,充满童趣,读起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启迪学生的智慧。
课文写了青蛙的外形和本领,号召大家爱护青蛙。文中的“清、晴、睛、情、请”都是由“青”作声旁的形声字,充分展示了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构字规律。本课将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既为学生提供了识字的语境,避免了集中识字的枯燥,又有利于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同时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课后第2题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形旁和字的意思有关,并利用这个规律辨析形近字,正确运用“青”字族的形声字。
本课插图由青蛙腾空吐舌捕捉害虫和静待飞虫两部分组成,色彩明丽,形象可爱,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儿歌情境,识记汉字。
教学目标:
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清、晴”等生字和偏旁目字旁、竖心旁;会写“青、清”等字和横折提1个笔画。
2.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进一步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正确朗读儿歌,了解青蛙会捉害虫、保护庄稼的知识,有自觉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儿歌诵读,认识“清、晴”等生字和偏旁目字旁、竖心旁;会写“青、清”等字和横折提1个笔画。
2.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进一步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难点:
正确朗读儿歌,了解青蛙会捉害虫、保护庄稼的知识,有自觉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过程
板块一?趣味导入揭示课题
1.亲爱的小朋友,今天党老师邀请了一位神奇的变身大师来我们课堂做客。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小青蛙的图片。
2.你们在哪里见过它呢?引导学生说话。
3.下面,请小朋友们腰板挺得像松树一样直,眼睛变成亮晶晶的放大镜,跟党老师一起再了解一下它吧!播放有关小青蛙的视频,了解青蛙如何由小蝌蚪变化而来及其保护禾苗吃害虫的知识。
4.瞧,这位神奇的变身大师小青蛙呀,还要送一首儿歌给大家呢,课件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读好课题,做到不拖音、读好“青”字的后鼻音。
5.板书课题,随文识“青”字。“青”是这节课的生字。我们把它送回田字格里,注意“青”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三横等距,第三横要写长一些,下半部分“月”的第一笔竖撇要写成竖,横折钩起笔在横中线上。青是草木的颜色,也是春天的颜色。
6.再次齐读课题。
板块二初读儿歌读准字音
1.请小朋友打开语文书第六页,我们先来听一听范读,注意坐姿端正,左手压书右手指字。出示音频范读。
2请大家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书平放,坐端正。
3.我们看到句号就知道一句话说完了,数一数这首儿歌有几句话呢?
4.那你们能不能像党老师一样给句子标上序号呢?拿起笔来试一试吧。
5.序号标好了,党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读书了,请三位小朋友读,一人读一句,其他小朋友认真听。
6.读书呀可不能一字一字的读,要词儿连读,眼睛看着字,跟着党老师读,我读一行你读一行。指导学生读好儿歌。
板块三情境识字揭示特点
(一)聚焦第一句,学习汉字,发现特点
1.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句。这天啊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们来到了小河边。瞧!小青蛙也在这儿呢,小朋友睁大眼睛仔细的看看,小青蛙长什么样子?
2.现在,用你最亮的眼睛,找找儿歌第一句话中带有青这个部件的字。拿笔把它圈出来,重复的字只圈一次。
3.聪明的你们发现了吗?这几个字的读音很像,而且字形里面都有一个“青”字,因为它们都是青字家族的成员。
4.出示河水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怎样的河水?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5.是呀,你们瞧,河水清清的,好干净啊,清得连河里的小石子都看得清清楚楚。聪明的你们想一想“清”字左边为什么是三点水?
6.你还想到了哪些有关三点水的“清”的词?
7.这句话里还两个字长得特别像,就像双胞胎一样,是谁和谁呢?(出示:晴?睛)
8.你怎么认识“青”字家族里的这对“双胞胎”?
9.认读“晴”和“睛”,认识目字旁。通过顺口溜清楚识记字形,并会运用。
10.再读第一句。
(二)聚焦第二句拓展科学小知识
1.小青蛙在河边做什么呢?出示“保”字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原来是一个大人在做保护小孩儿的动作,这种行为就是保护,帮助学生认识“保”字。
2.(出示词卡:保护)指名读。
3.小青蛙除了吃害虫,还做了哪些事情呢?(学生说)出示“事情”指名认读,读准轻声。(出示“情”)这个字单独念第二声,看看它的部首是“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组词。
4.小青蛙保护庄稼,我们一起再读一读,夸一夸它。再读第二句。
5.拓展相关科学知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农民伯伯视青蛙为田间小卫士,更视蛙声为丰收预兆。青蛙会频繁出没于稻田、草地、河边等地方,捕捉如蚊子,苍蝇,飞蛾,飞狮等害虫。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