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青蛙》教学设计.docx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清、晴、眼、睛、保、护、害、事、情、请、让、病等12个生字,会写青、清、气、晴、情、请6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了解青蛙是益虫,增强保护青蛙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教学。
-朗读儿歌,背诵儿歌。
2.教学难点
-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掌握形声字的识字方法。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儿歌的韵律美,体会青蛙是益虫,激发学生保护青蛙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生字的读音、字形、字义,以及儿歌的内容和意境。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3.游戏教学法:通过识字游戏、朗读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播放青蛙叫声的音频,提问: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呀?引导学生回答出是青蛙的叫声。
2.展示青蛙的图片,向学生介绍青蛙:青蛙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它长得什么样呢?谁能说一说?鼓励学生观察图片,描述青蛙的外形特征,如大大的眼睛、绿色的身体、四条腿等。
3.提问:你们知道青蛙生活在哪里吗?它们喜欢吃什么呢?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从而引出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保护庄稼。
4.过渡语: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和青蛙有关的儿歌,名字叫《小青蛙》。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儿歌里的青蛙都做了些什么吧!
(二)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儿歌,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停顿。
-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同时用手指着相应的文字,让学生感受儿歌的韵律。
-读完后,简单提问学生对儿歌的初步感受,如:儿歌听起来有趣吗?你觉得儿歌里的青蛙怎么样?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圈出生字词。
-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自由朗读,鼓励他们大声读出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醒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同桌之间互相朗读儿歌,一人读,一人听,听完后指出对方读音错误的地方,并互相纠正。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互读活动,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指名朗读儿歌,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请几位学生分别站起来朗读儿歌,其他学生认真听,从字音是否准确、朗读是否流利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给予鼓励。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清、晴、眼、睛、保、护、害、事、情、请、让、病,学生认读。
-采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如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对于读错的生字,教师及时纠正,并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加深记忆。
2.分析生字的结构和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生字,发现它们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
-以清字为例,讲解形声字的特点:左边的氵表示与水有关,右边的青表示读音。让学生明白,很多形声字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记忆字形和理解字义。
-让学生找出其他的形声字,如晴、眼、睛、情、请等,进一步体会形声字的规律。
3.利用多种方法识字。
-加一加:如日+青=晴目+青=睛忄+青=情讠+青=请等,引导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生字。
-减一减:如清-氵=青,帮助学生理解形声字的形旁表意作用。
-换一换:如请把言字旁换成日字旁就是晴,通过换偏旁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字形的记忆。
-编字谜:为了增加识字的趣味性,可以编一些字谜帮助学生记忆。例如,一口吃掉牛尾巴打一个字(告),让学生自己尝试编一些字谜来记忆生字。
4.生字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青、清、气、晴、情、请6个字的书写。
-观察字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的长短、粗细和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