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2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单元测试八年级下册北师版数学.docx

发布:2025-05-07约2.66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八年级下册数学北师版第2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单元测试

一、选择

1.(单选)如图,四边形,对角线,且平分,为的中点.在上取一点,使,为垂足,取中点,连结.下列五句判断:①;②;③;④连结,则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⑤.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2.(单选)四边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②,;③,;④,.其中一定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有(?).

A.组

B.组

C.组

D.组

3.(单选)如图,在四边形中,,,,点从出发以的速度向运动,点从出发以的速度向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当点运动到点时,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若运动时间为秒,以、、、、、中任意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中同时存在两个平行四边形,则的值是

A.

B.

C.

D.

4.(单选)下列给出的条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

B.,

C.,

D.,

5.(单选)四边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②,;③,;④,.其中一定能判断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共有(?).

A.组

B.组

C.组

D.组

6.(单选)如图,将两张对边平行的纸条交叉叠放在一起,重合部分构成一个四边形,转动一张纸条的过程中,下列四个结论:

①四边形的周长不变;②四边形的面积有变化;③;④;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7.(单选)在中,对角线,交于点O,E是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B重合).连接并延长,交于点F,连接,.下列四个结论中:①四边形始终是平行四边形;②若,则存在点E,使得四边形是矩形;③若,则存在点E,使得四边形是菱形;④若,则存在点E,使得四边形是正方形.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8.(单选)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当四边形ABCD的周长最小时,则m的值为(?????).

A.

B.

C.2

D.3

二、填空

1.如图,在四边形中,(),,,,若,,则的长度为??????????.???

2.如图,中,,,在的同侧作正、正和正,则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是??????????????.

3.如图,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写出一种情况即可).

???

4.如图,在四边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其中,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可以添加的条件是??????????.

5.如图,在中,.以点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交于点;以点为圆心,的长为半径画弧,交上一条弧于点,作射线;以点为圆心,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于点,连接,则四边形的周长为??????????.

6.如图,在四边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其中是的中点,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在四边形中,,再从下列四个条件中:①;②;③;④任选一个,能使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条件的序号是??????????.

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90°,AD=18cm,BC=30cm.点E从点D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F从点C同时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规定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M为BC上一点且CM=13cm,t=??????????s秒时,以D、M、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解答

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中,,对角线、相交于点,且是的中点.

(1)求证:.

(2)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如图,是的中点,点、在同侧,,.

(1)求证:.

(2)连接,求证:四边形BCDEB为平行四边形.

3.在四边形中,,点是对角线的中点,点是边上一点,连接并延长交于点,交的延长线于点,且.

(1)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若,,求的度数.

4.如图,矩形中,,,、是对角线上的两个动点,分别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均为,运动时间为秒.

(1)若、分别是、的中点,且,则以、、、为顶点的四边形一定是??????????.

(2)在()的条件下,当为何值时,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请明理由.

(3)若、分别是折线,上的动点,分别从、开始,以与、相同的速度同时出发,当为何值时,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请直接写出t的值.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交于点,点,分别是,的中点,连接交于,连接,,证明:

(1)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线段与线段相互平分.

6.如图,已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