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 河流第3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pptx

发布:2025-05-02约2.09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河流;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2.通过查阅资料,分析黄河作为“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奉献。

3.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探究黄河治理方案。;学科素养

■人地协调

了解人类活动对黄河的影响,认识到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重要性。;e7d195523061f1c0d318120d6aeaf1b6ccceb6ba3da59c0775C5DE19DDDEBC09ED96DBD9900D9848D623ECAD1D4904B78047D0015C22C8BE97228BE8B5BFF08FE7A3AE04126DA07312A96C0F69F9BAB7D05F05E8038A538D05762A9279AAA60CA56AA3091F65D7611FAB1620C950298EE7222C3E82825D44B6EFFF22DFDE5B8C945CAB9D6D69366C;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实地考察沿黄省区,对新形势下解决好黄河流域生态和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调研和思考。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于我们的“母亲”,我们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了解黄河。;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们

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么,我

们应如何看待黄河的“功”

与“过”呢?今天,我们一起

学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一、黄河的概况

1.我们现在作为黄河的“医生”,想要了解黄河的“病况”和“病因”,首先要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读黄河流域水系图(课本图2.41)、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课本图2.22)、中国地形的分布图(课本图2.2)和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课本图2.24),并阅读课本第49页内容,问答问题。;答案: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东流注入渤海;主要支流有渭河、汾河等。;答案:上、中游以河口为界;中、下游以桃花峪为界。;答案:黄河流经地区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主要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气候类型主要有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蒸发量大。;答案: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主要有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流经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流经的气候??主要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总结:黄河水量较小,汛期主要发生在夏季,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总结:黄河的“奉献”我们可以归为三大类,分别是塑造肥沃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和提供丰富水能。黄河塑造了华北平原和河套平原,人们称宁夏平原

和河套平原为

“塞上江南”;;黄河为两岸的人民提供了充足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同时还给我们提供了充足的电能。;总结:位于我国地势阶梯的交界处,水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二、黄河的“忧患”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黄河除了默默地奉献外,它也曾给我们带来不堪回首的灾难。黄河“母亲”的“病情”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呢?“病因”是怎么产生的呢?让我们继续扮演黄河的“医生”,一起来探究。;答案:读图中年平均含沙量和年平均输沙量的数据,分析数据的变化,得出黄河各河段的泥沙有“上游较小、中游剧增、下游略减”的特点。;答案: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窄,无大支流汇入。;2.环节二:读有关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图片及中国地形的分布图(课本图2.2)。回答问题:;答案:黄河从中游的高原地区流到下游的华北平原,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因为河床高过两侧平原,所以无大支流汇入,流域面积狭窄。;答案:易发生决堤,造成洪水泛滥。;答案:自然原因:流经黄土高原,土层疏松;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冲刷力大。人为原因: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所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大。;4.环节四:黄河“母亲”还有哪些“病症”?读黄河的忧患图(课本图2.45)及课本52至53页“活动”中的相关资料,简单了解黄河沿途的土地荒漠化、凌汛、断流等问题。;三、黄河的治理

观看黄河调水调沙相关视频。;读在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图、黄土高原植被变化图片。;(1)“调水调沙”对黄河治理有什么作用?

(2)如何为黄河“调理治本”?(治理黄河的关键——黄土高原地区)(针对黄河各河段提出相应的符合科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