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诗歌鉴赏之常见表现手法.ppt

发布:2025-05-05约8.62千字共5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如: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直截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感时伤事,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2、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莺歌燕舞,欢乐明快的景色,容易引起喜悦的感情;秋霜冷雨,萧瑟阴晦的景色,容易引起孤寂忧伤的感情。如白朴《天净沙.春》

春风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拢,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曲中描写的景色是明快的,它所触发的情感是喜悦的、愉快的。

而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写的景是萧瑟的,它所引发的感情是孤寂的、凄凉的、是深深的断肠人的离愁;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3、托物言志。

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作者的某种抱负和志趣。这类诗写的是“物”,言的却是“志”,“物”与“志”是有机统一的。

注意:1、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指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4、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今的人、事和时代。

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一、抒情手法:;五、正面侧面: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主要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渲染以及多角度描写;

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即衬托。如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不直接描摹雪的状态,而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描写。首句写触觉,二句写视觉,三四句写听觉。诗人以不同感觉,不断变换角度,处处写人,又处处写雪。;《陌上桑》汉乐府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对秦罗敷的描写,前四句正面描写,夸张地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后八句侧面描写。因为罗敷具体怎么美,这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你自己想她怎么美,她就怎么美。;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气氛。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又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反衬出思归的感伤,;描写手法;1、衬托

为了突出主体的人物或事物,用客体的人物或事物去作陪衬,以宾衬主,以彼衬此。这种修辞就叫衬托。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类。正衬,就是利用和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如:用荒凉萧条的环境和气氛,衬托悲凉的心情。例如: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写冰凉的月光,写月下似雪的沙地,给人的感觉是冷酷的,没有半点暖意。这些环境描写、气氛制造,都是为“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效劳的。;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或以好衬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