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意图
嗨,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的奇妙世界。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学习如何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我会带着你们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让我们一起携手,成为地球的小卫士吧!????????
核心素养目标
1.环境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
2.公民责任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地球公民的责任感。
3.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创新方法解决环境问题,提升他们的环保创新能力。
4.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地球资源有限性的概念:通过实例,如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让学生理解资源有限性的现实。
-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如减少污染、循环利用、绿色出行等,让学生能够将这些原则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教学难点:
-理解环境保护与个人行为的关系:学生可能难以将抽象的环境保护理念与具体的生活行为联系起来,需要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如塑料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来帮助学生建立这一联系。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这一概念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联合国等互动活动,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这一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可能需要通过情感教育、案例分享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责任感。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每位学生人手一册六年级下册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确保学生能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搜集与地球环境保护相关的图片、图表、环保纪录片等,以多媒体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3.实验器材:准备一些简单的环保实验器材,如水质检测包、垃圾分类工具等,用于课堂实践操作。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室一角设立环保角,展示环保知识和成果。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开场:“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吗?它美丽、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爱护地球,共同承担责任。”
-学生互动: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地球的认识,以及他们看到的环境问题。
2.课文主旨内容探究
-教师引导:“接下来,我们一起阅读课文《爱护地球,共同责任》,看看作者是如何告诉我们如何行动起来的。”
-学生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环保意识培养
-教师提问:“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保护环境的方法?”
-学生回答:学生分享课文中的内容,如节约用水、减少塑料使用、植树造林等。
-教师总结:“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环保方法,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开始。”
4.环境问题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环境问题?你认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遇到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原因。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方法。
5.实践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接下来,我们设计一个环保实践活动,看看我们能为地球做些什么。”
-学生分组: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个环保实践活动。
-教师指导:教师提供指导,如如何制定活动计划、如何确保活动效果等。
-小组展示: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活动方案,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6.角色扮演
-教师介绍:“现在,我们将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处理环保问题。”
-学生分组:学生分成角色扮演小组,如政府官员、环保志愿者、普通市民等。
-角色扮演:学生根据角色进行对话和互动,模拟解决环保问题的过程。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角色扮演进行点评,强调沟通和合作的重要性。
7.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爱护地球,共同承担责任。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成为环保的小卫士。”
-学生反思: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8.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课后,请大家完成以下作业:1.设计一个环保宣传海报;2.与家人分享你学到的环保知识;3.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环保行为。”
-学生记录:学生记录作业要求,确保课后能够完成。
9.结束语
-教师结束语:“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把爱护地球的行动坚持下去,让我们一起为地球的未来努力吧!”
-学生回应:学生鼓掌,表示认同。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