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docx
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星期一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数学的奇妙世界,走进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这一章节。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精彩的数学之旅吧!????
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数据意识:通过统计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学会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形成对数据的直观感知和分析能力。
2.培养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统计现象,发展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增强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统计和分析,提升学生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七年级学生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他们已经学习了基本的统计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图形方面,他们已经接触过条形图和饼图,但对统计图的应用和解读可能还不够熟练。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对统计图和数据分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图表来理解数据;另一部分学生可能觉得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在能力上,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能够较快地掌握统计图的绘制和解读;而有的学生可能在这方面较为吃力。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偏好视觉学习,喜欢通过图形来理解数据;有的学生则更倾向于文字和公式。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绘制和解读统计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类型来展示数据,如何准确地从图中提取信息,以及如何将数据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此外,学生可能对如何处理和分析复杂的数据集感到挑战,特别是在面对大量数据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展示这些信息。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入,讲解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认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具体案例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实验法:设计简单易行的统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统计图,体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各种统计图的实例,直观展示不同类型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2.互动软件:使用统计软件或在线工具,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实践绘制统计图,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
3.实物教具:准备一些实物教具,如卡片、骰子等,用于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统计图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展示一组数据的时候?比如,你们班级的身高分布,或者是这次秋游大家拍照的人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统计图来描述这些数据,让它们变得更加直观和易懂。
-回顾旧知: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条形图和饼图吗?它们都是用来展示数据分布的好工具。今天,我们将学习更多的统计图,比如折线图和散点图,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趋势和关系。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
-首先,我会详细介绍折线图和散点图的基本概念、绘制方法和用途。
-通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统计图是如何呈现数据的。
-举例说明:
-我会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比如用折线图展示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用散点图展示两个班级学生成绩的对比。
-互动探究:
-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给定的数据。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尝试自己设计统计图,并解释他们的选择理由。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包括绘制简单的统计图、分析统计图信息、设计新的统计图等。
-教师指导: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我会巡视课堂,观察他们的操作,并及时给予个别指导。
-对于一些共性问题,我会暂停课堂,集中讲解,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理解。
4.拓展活动(约10分钟)
-我会提供一些拓展练习,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收集数据,并尝试用统计图来展示和分析。
5.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我会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练习中的发现和遇到的问题。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统计图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