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docx
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学习使用统计图描述数据,包括条形图、折线图和扇形图等。教学内容来源于沪科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第5.3节。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学生之前学习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知识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首先,通过统计图的应用,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其次,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数据的能力,增强数学表达能力;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目标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相契合。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掌握条形图、折线图和扇形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和特点;
②能够根据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描述;
③学会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教学难点,
①理解不同统计图之间的区别和适用场景,能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最合适的统计图;
②在复杂的数据中,准确地识别和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
③将统计图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这些难点要求学生在理解统计图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研究,通过教师讲解与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图的应用场景和绘制方法。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对统计图的理解,通过互相交流提升对数据描述的理解能力。
3.利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绘制统计图,体验数据可视化过程。
4.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5.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数据分析师,分析实际案例中的数据,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首先,通过展示一组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图表来展示活动的参与人数。接着,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记录并展示这些活动的参与情况,你会选择哪种统计图?”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2.新课讲授
①讲解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详细内容:介绍条形图、折线图和扇形图的基本特点、适用场景和绘制方法。通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每种统计图的结构和用途。
②练习绘制统计图
详细内容: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分组合作,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绘制。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③分析统计图
详细内容:展示一组绘制好的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表中的信息,如数据的变化趋势、不同组别之间的比较等。
3.实践活动
①实地观察并记录数据
详细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如记录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学生分组合作,记录并整理数据。
②绘制统计图
详细内容: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学生分组合作,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绘制。教师提供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绘制统计图。
③分析统计图
详细内容: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引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信息,如数据的变化趋势、不同组别之间的比较等。
4.学生小组讨论
①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举例回答:针对身高数据,可以选择条形图或折线图;针对性别比例数据,可以选择扇形图。
②如何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
举例回答:从条形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组别的人数;从折线图中可以观察到数据的变化趋势。
③如何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回答:通过统计图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找出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5.总结回顾
详细内容: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统计图的基本概念、绘制方法、分析技巧等。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等。教师总结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用统计图描述数据,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时5分钟)
教学流程总结:
本节课共分为五个环节,用时45分钟。通过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实践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掌握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理解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统计图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数据描述。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