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茬小麦栽培技术规程.pdf
ICS65.020.20
CCSB05
3415
六安市地方标准
DB3415/T37—2022
稻茬小麦栽培技术规程
2022-12-30发布2022-12-30实施
六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15/T37—2022
稻茬小麦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稻茬小麦的栽培技术指标和主要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
管理及收获等。
本文件适用于稻茬小麦的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351小麦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7420微量元素叶面肥料
NY/T851小麦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851的规定。
5播前准备
种子准备
根据腾茬早晚,选择高产优质适宜品种。沿淮及北部地区杂交中稻早茬口,选用半冬性品种:安科
1303、淮麦43、西农979等;粳、糯稻晚茬口选用春性品种:皖西麦0638、宁麦26、镇麦12、扬麦15等;
江淮地区选用春性品种:扬麦25、扬麦23、扬辐麦8号、皖西麦0638、镇麦12、宁麦13、扬麦33等。
商品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规定。提倡使用包衣种子。未包衣的种子一般采用杀虫剂+杀菌剂
+增产菌“三剂拌种”技术,防治地下害虫,并兼治多种小麦病虫害。
整地
根据不同土壤条件、田块规模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择铧式犁-钉齿或圆盘耙、旋耕、浅旋耕等
作业工艺。基肥一般每667 m施2优质农家肥1500 kg,45%高浓度复合肥40 kg~50 kg加尿素8 kg或相同含
量的复混肥。基肥采用先撒施肥料,然后翻耕将肥料埋入土中。
1
DB3415/T37—2022
由于稻茬麦的水稻土田块排水相对较差,必须实行“三沟”(畦沟、腰沟、田边沟)配套。田内“三
沟”深度宜为0.2 m、0.25 m、0.35 m;田外大沟深0.6 m~0.8 m;畦沟间隔3 m~4 m。做到沟沟相通,横
沟与田外沟渠相通。实现水有出路,雨止沟干。
6播种
播种期
沿淮地区早茬半冬性品种10月10日~10月20日、晚茬春性品种10月20日~10月30日播种。江淮地区
春性品种最适播期为10月25日~11月5日。
播种量
在适播期内,机条播半冬性品种每667 m播种2量9.0 kg~11.0 kg,春性品种每667 m2播种量12.0 kg~
13.5 kg。播期推迟,播种量适当增加,每推迟三天,每667 m播种2量增加0.5 kg;播期提前,播种量减
少,每提前三天,播量减少0.5 kg。
22
撒播(15~20 )kg/667 m。播期推迟适当增加播量,每推迟3天,每667 m播量增加1.0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