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360-2016 豫南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pdf
ICS65.020.01
B20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360—2016
豫南稻茬小麦高产高效
栽培技术规程
2016-12-29发布2017-03-29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1360—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信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河南省小麦产业技
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金平、段仁周、祁玉良、刘祥臣、李玉峰、周国勤、尹志刚。
I
DB41/T1360—2016
豫南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豫南稻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主要生育指标和产量结构指标、
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豫南稻茬小麦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51小麦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7893优质小麦弱筋小麦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1428微量元素水溶肥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产高效
每667m2小麦产量比一般生产大田提高5%以上(400kg~600kg)或产值提高10%以上,质量符
合GB1351和GB/T17893的规定,生产成本不增加或有所降低。
4主要生育指标和产量结构指标
4.1壮苗指标
4.1.1冬前
主茎叶龄5~6叶,单株一级分蘖2~3个,不缺位,其中有1~2个大分蘖达3叶以上;单株次生根
5~6条,越冬前后幼穗分化达二棱期。
4.1.2返青期
主茎叶龄7叶左右,单株分蘖4个以上,次生根8条以上
1
DB41/T1360—2016
4.1.3拔节期
主茎叶龄9叶左右,幼穗分化至药隔分化期。
4.2群体动态指标
2
667m基本苗沿淮及其以北18~20万,淮南20~22万,越冬期群体60~70万,春季群体茎蘖高峰在
80~90万,最高群体不超过100万,成熟期667m2成穗35~43万。
4.3产量结构指标
多穗型品种每667m2成穗数39~43万,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0g以上;中大穗型品种每667m2
成穗数33~37万,穗粒数38粒以上,千粒重42g以上。
5播前准备
5.1品种选用
选用的品种应为在该生态区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适宜该生态区种植的
有较强的抗耐病虫害和湿渍害能力的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