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_T2375—2019_马铃薯抗晚疫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_黑龙江省.docx
ICS65.020.01
DB23
B15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2375—2019
马铃薯抗晚疫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
2019-07-04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T2375—2019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云飞、闵凡祥、宿飞飞、王文重、胡林双、杨帅、魏琪、董学志、张静华。
I
DB23/T2375—2019
马铃薯抗晚疫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抗晚疫病田间鉴定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田间抗性鉴定方法和品种(系)抗病性
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抗晚疫病田间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23/T1590
马铃薯大垄栽培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马铃薯品种(系)种植在病区的试验地,定期对各个参试品种(系)发病程度进行调查,经统计数
为了抗性鉴定试验的准确、可靠,减少年份间和环境条件的差异,特意选择抗性水平已知且表现稳
定的一类品种参与抗性鉴定试验。
病害发展曲线下面积(AUDPC)是在晚疫病流行期,每天感染百分比累加所得的值,AUDPC值越高
表明品种的感病性越强,反之则表明品种的抗病性越强。其计算公式,按式(1)计算:
n
AUDPC???Xi?1?Xi?/2???Ti?1?Ti?…………(1)
?
式中,
1
DB23/T2375—2019
rAUDPC?AUDPC
Ti?T1
……………(2)
式中,
rAUDPC——相对面积的病害发展曲线下面积,这一参数能够有效描述品种对病害抗性情况;
Ti——为第i次调查的天数,d。
3.5
分数值(R)
在病害发生的过程中,相对面积的病害发展曲线(rAUDPC)与其分数有一定线性相关性,根据对照品
种的rAUDPC值所对应的已知分数值见附录A表A.1,计算出线性曲线内,进一步评价马铃薯品种抗性
提供依据。
4田间抗性鉴定方法
4.1小区设置
选择黑龙江省内马铃薯晚疫病常发生区域作为代表性的小区,进行小区试验。若晚疫病没有发生,
采用人工接种或自然诱发的方法,其中人工接种时病原菌选择优势小种,以保证抗性鉴定试验客观性。
4.2对照品种
引进一套比利时的不同抗性级别的马铃薯作为田间抗病性鉴定的对照品种,该马铃薯品种具有较好
的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海拔地区、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正常生长,其对晚疫病表现具有高感、感病、中
抗、抗病和高抗五种类型。
马铃薯参试品种与对照品种采取随机区组试验法进行排列,每个品种(系)种植一个小区,每小区
在马铃薯播种后,记录出苗日期,至出苗后30d左右,开始进行病情调查,每7d调查1次。
4.5.2数据处理
对每个小区进行整区调查,马铃薯晚疫病症状描述(参见附录B),记载每次整个小区晚疫病严重
程度(见附录A),调查数据记入附录C。根据各品种平均发病率绘制出各马铃薯品种晚疫病病害发展
曲线下面积(AUDPC),计算各品种AUDPC值和rAUDPC值,按附录B已知对照品种分数值R和对照品种
rAUDPC值计算线性方程绘制出线性曲线,计算出参试马铃薯品种的对应分数值R。
2
DB23/T2375—2019
参试马铃薯品种(系)的病情分数值分别与对照品种(高感、感病、中抗、抗病和高抗)的病情分
数值进行比较,根据病情分数值确定参试马铃薯品种(系)的抗性水平,见表1。
表1马铃薯品种抗性评价标准
分数值范围
R≤1
抗性级别
HS(高感)
S(感)
1<R≤2
2<R≤4
4<R≤6
6<R≤9
MR(中抗)
R(抗)
HR(高抗)
参试品种(系)须进行连续2年以上鉴定试验,当两年抗性鉴定结果不一致时,以严重年份的结果
为最终结论。
3
DB23/T2375—2019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晚疫病病害调查与对照分数
A.1对照品种分数值(见表A.1)
表A.1病害调查标准
品种
分数
Bintje
2.4
Markies
3.4
Agria
4.8
Gasoré
7.6
Sarpomira
8.9
抗性级别
MR(中抗)
MR(中抗)
R(抗)
HR(高抗)
HR(高抗)
A.2病害调查标准(见表A.2)
表A.2对照品种分数值
级别
严重度(%)
描述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