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_T2658—2020_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规程_黑龙江省.docx
ICS65.020
B05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2658—2020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T2658—2020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的编写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丽丽、金光辉、张桂芝、王霞、台莲梅、苗兴芬、焦峰、张春雨。
II
DB23/T2658—2020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的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收获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8133马铃薯脱毒种薯
GB/T25417马铃薯种植机技术条件
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990马铃薯种植机械作业质量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2462马铃薯机械化收获作业技术规范
NY/T2706马铃薯打秧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疏松、3年以上未种植茄科作物和块根作物的地块。空气质量
种薯质量应符合GB18133的要求,选用熟期适宜,结薯集中、抗病、优质、丰产的马铃薯品种。
整地以秋整地为宜,深松要求30cm~40cm,深松间距30cm,深浅一致。耙地深度20cm,耙地要
求整平耙碎达到播种状态。起垄行距80cm~90cm,垄面宽25cm~30cm,垄高20cm~25cm,垄侧宽
25cm~30cm,起垄要求垄沟直,垄沟深浅一致。
1
DB23/T2658—2020
播种前l5d~20d将种薯置于15℃~20℃的室内环境或塑料大棚,平铺2层~3层。置于散射光下催
芽,每隔3d翻动一次,芽长小于0.5cm为宜。
4.4切块拌种
播种前3d~5d切块。切块大小50g左右。每个切块带1个~2个芽眼。切刀用75%酒精等消毒
剂消毒后用药剂拌种。切好的薯块在温度不低于10℃的阴凉通风处摊晾,厚度不超过15cm,及时翻动,
待伤口愈合后进行播种。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和NY/T1276规定。
4.5施种肥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确定相应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播种时施入,其中氮肥(N)
90kg/hm~108kg/hm,磷肥(P2O5)90kg/hm~105kg/hm,钾肥(K2O)72kg/hm~96kg/hm。
222222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规定。
5播种
5.1播期选择
10cm深的土壤温度连续5d以上稳定通过7℃时,即可播种。
5.2播种机械选择
采用精量化播种技术,选择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的播种机械。播
种机作业质量应符合NY/T990和GB/T25417的规定。
墒情好的土壤宜浅播,播种深度约7cm~10cm;干燥的沙土地宜深播,播种深度约10cm~12cm。
根据马铃薯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密度。保苗数55000株/hm~65000株/hm,早熟宜密植,晚熟宜
22
选择中耕培土机或动力中耕机进行中耕,中耕作业以2次为宜,植株距离破土2cm~3cm时进行
第一次中耕培土,覆土5cm左右。株高10cm~15cm时进行第二次中耕,覆土5cm左右。
播种后天气干旱,及时灌溉;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保持60%~80%。结薯
后期和收获前要控制水分。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用膜下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装备。
6.2.2追肥
2
DB23/T2658—2020
、钾肥(K2O)96kg/hm~144kg/hm,
2
现蕾期结合浇水分次追施氮肥(N)60kg/hm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规定。
~72kg/hm
22
2
6.3除草
中耕时结合除草,必要时用药剂除草,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和NY/T1276规定。
7病虫害防治
7.1防治原则
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必须使用化学防治
时药剂使用应符合GB/T8321和NY/T1276规定。
7.2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7.2.1早疫病
早疫病发病初期,可采用嘧菌酯等药剂防治。
7.2.2晚疫病
6月中旬,晚疫病可采用代森锰锌等保护型杀菌剂喷施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