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_T3440—2023_马铃薯-大豆轮作生产技术规程_黑龙江省.docx
ICS65.020.20
CCSB5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440—2023
马铃薯-大豆轮作生产技术规程
2023-08-04实施
发布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23/T3440—2023
前
言
本文件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发展与
对外经济合作中心、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桂芝、牛柏忠、关忠畅、金光辉、台莲梅、王腾、李鑫、姜丽丽、董全中、
薛红、李微微、张明明、杨升、张春雨。
I
DB23/T3440—2023
马铃薯-大豆轮作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大豆轮作生产的技术,包括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大豆茬种植马铃薯、马
铃薯茬种植大豆、生产档案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大豆的轮作模式种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第2部分:豆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18133马铃薯种薯
GB/T25417马铃薯种植机技术条件
NY/T495东北地区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NY/T738大豆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
NY/T990马铃薯种植机械作业质量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2159大豆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NY/T2462马铃薯机械化收获作业技术规范
NY/T2706马铃薯打秧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DB23/T2694大豆带状深松栽培技术规程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规定,农田灌溉用水质量
应符合GB5084的规定。
1
DB23/T3440—2023
5.1选地与整地
选择排灌方便、土壤结构疏松、透气性好、无除草剂残留药害且前茬为大豆的地块。
前茬采用大豆联合收割机收获,秸秆粉碎长度≤10cm,将粉碎的大豆秸秆均匀抛撒于地表。大豆
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应符合NY/T738的要求。收获后秋整地或春整地,机械深松和耙地,深松深度30
cm~40cm,耙地深度15cm~20cm,要求整平耙碎。起垄要求垄直、深浅一致。
5.2种薯准备
5.2.1品种选择
选用国家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的丰产、优质、抗逆性强且适于当地种植的品种。种薯质量应符合GB
18133的要求。
5.2.2种薯处理
播种前l5d~20d将种薯置于15℃~20℃的室内环境或塑料大棚,平铺2层~3层,置于散
射光下催芽,每隔3d~5d翻动一次,芽长小于0.5cm为宜。播种前1d~2d切块。切块重量45
g~60g。每个切块带1个~2个芽眼。切刀可使用0.1%高锰酸钾进行消毒。种薯切块后,薯块可
采用微生物拌种剂或杀菌剂拌种,微生物拌种剂的使用应符合GB20287的要求,杀菌剂的使用应符合
GB/T8321和NY/T1276的要求。
5.3播种
5.3.1播期
10cm深的土壤温度稳定通过7℃以上时,可适时播种。一般播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上旬。
22
根据马铃薯品种类型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早熟品种种植密度6.5万株/hm~7.0万株/hm;晚熟
品种种植密度5.5万株/hm~6.5万株/hm。采用马铃薯施肥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深度为8cm~10
22
播种同时施入种肥,根据测土配方结果确定化肥用量,一般施纯N为80kg/hm~108kg/hm、P2O5
22
为60kg/hm~85kg/hm、K2O为95kg/hm~115kg/hm。肥料应符合NY/T496的要求。
2222
选择中耕培土机或动力中耕机进行中耕,中耕1次~2次,出苗前地下种芽距离地表2cm~3cm
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株高10cm~15cm时进行第二次中耕。
马铃薯整个生育期注意排水防涝,遇旱及时灌溉。
追肥:中耕时结合追肥,纯N为50kg/hm~60kg/hm、K2O为70kg/hm~80kg/hm。追肥要
2222
求施垄的两侧,覆土厚度3cm~5cm。田间视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