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_T3162—2022_玉米秸秆翻埋还田机械化种植技术规程_黑龙江省.docx
ICS65.020.20
CCSB05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162—2022
玉米秸秆翻埋还田机械化种植技术规程
2022-05-09发布
2022–06–08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T3162—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征权、佟思宇、宋来庆、王秋菊、吴家安、路晓燕、毕亚娟、周东莉、臧东
慧。
DB23/T3162—2022
玉米秸秆翻埋还田机械化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玉米秸秆翻埋还田机械化种植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机具选择、整地、
播种、田间管理、机械收获和田间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玉米秸秆翻埋还田模式的玉米机械化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5
GB/T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14225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铧式犁
GB/T21962
玉米收获机械
喷杆喷雾机
GB/T24677.1
技术条件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503单粒(精密)播种机作业质量
NY/T997圆盘耙作业质量
3
玉米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后,使用液压翻转犁将秸秆翻埋到耕层土壤的还田方式。
4
土壤质量应满足GB15618中相关要求,黑土层达到30cm以上,无严重水土流失,不适宜风沙干旱
DB23/T3162—2022
4.3
气候条件
区域年降水量不小于400mm,积温不小于2300℃。
5
机具选择
5.1
秸秆粉碎还田机
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性能应符合NY/T1004中4.1要求。
5.2
5.3
液压翻转犁
液压翻转犁作业性能应符合GB/T14225中4.2要求。应带小前犁,犁体工作幅宽不小于40cm。
组合耙
应具有调节耙深、碎土、耢平功能。
5.4
5.5
5.6
5.7
5.8
圆盘耙
圆盘耙作业性能应符合NY/T997中相关要求。
起垄整形施肥机
应一次进地同时完成施肥、起垄、镇压作业。
精量播种机
玉米收获机作业性能应符合GB/T21962中4、5、6的要求,且具有秸秆粉碎功能。
6
玉米收获后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二次作业,留茬高度不大于5cm,秸秆粉碎长度不大于10cm,呈
撕裂状,均匀抛撒覆盖地表。
采用具有导航及智能监控终端装置的大马力拖拉机配套液压翻转犁作业,作业时土壤含水率不大于
25%,翻深不小于30cm,深度一致,地表残茬深埋且覆盖严密,扣垡严密,无回垡堑沟,不重不漏。
翻埋作业后选择大马力拖拉机配备组合耙或圆盘耙进行耙地作业,作业时土壤含水率不大于25%,
耙深不小于12cm,耙地时与垄向成30°~45°夹角,斜耙后绕地边耙一圈,耙深耙透,耙碎耢平,不
漏耙、不拖堆,耕层疏松地表平整,作业两遍以上为宜。
DB23/T3162—2022
6.4
起垄镇压
采用具有自动导航功能的拖拉机配套起垄整形施肥机进行施肥起垄作业,标准垄宽65cm,大垄宽
110cm或130cm,垄向笔直垄体饱满,起垄后及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起垄时适量增施氮肥减少秸
秆腐烂对土壤中氮的消耗。
7
播种
7.1
种子选择与处理
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T
4404.1规定。选择通过国家批准的高效低毒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处理后种子应置于通风阴凉处干燥。
7.2
精量播种
当5cm~10cm耕层地温稳定通过8℃~10℃时,使用中耕型窄轮胎拖拉机配置玉米精量播种机
进行播种作业,按所选玉米品种农艺要求设定株距,播深为镇压后3cm~5cm,施肥深度8cm~10cm,
种侧5cm~7cm。各行排肥量误差不超过±2%,施肥位置偏差不超过1cm。
8
田间管理
8.1
除草
采用喷杆式喷雾机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封闭除草,或玉米出苗后3~5叶期及时进行苗后化学除草
或机械除草。喷雾作业应符合NY/T1876中相关要求。
采用中耕施肥机在玉米拔节前后,进行中耕除草追肥。中耕深松深度20cm~25cm,机械除去垄
间杂草。以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