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_T2684—2020_水稻种植生态区划技术规范_黑龙江省.docx
ICS65.020.20
B05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2684—2020
水稻种植生态区划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23/T2684—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
物科学研究所、黑龙江中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农业标准化监测与研究中心(黑
龙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
木斯分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孟英、刘猷红、来永才、赵双、张卫建、张俊、陈长青、唐傲、董文军、张喜
娟、郭忠明、陈丽华、杨忠良、刘海英、徐振华、谢树鹏、高世伟、门龙楠、马瑞、黄成亮、王泽元、
商全玉、杨秀峰、李洪林、王立志、姜树坤、李波、刘凯、姜辉、任洋、刘琦、李佳锐、董德建。
I
DB23/T2684—2020
水稻种植生态区划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龙江省水稻生态区划的术语和定义、各稻区自然生态条件、品种类型、主要病虫害、
播种期与移栽期、抽穗期。
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生态区划。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作物种植生态区划
根据作物生长季节内的活动积温、光照、降水、无霜期等进行种植区域的划分。
同一水稻品种全田50%的稻穗抽出时的日期。
全省稻区划分为四个积温带,即第一积温带稻区、第二积温带稻区、第三积温带稻区、第四积温带
稻区、第五积温带。
≥10℃活动积温2700℃以上。
5.1.2光照条件
1
DB23/T2684—2020
130d以上。
5.1.5土壤条件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
5.1.6
水资源条件
农业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标准。
5.2品种类型
适宜种植13片~14片叶水稻品种。
5.3
5.4
本区水稻主要病虫害
常发性害虫主要是潜叶蝇、负泥虫、二化螟;病害主要有水稻青枯病、立枯病、纹枯病、稻瘟病。
播种期和移栽期
适宜播期在4月10日~4月20日,日均温稳定通过5℃;育苗移栽在5月10日~5月20日,日
均温稳定通过12.5℃。
5.5抽穗期
安全抽穗期在8月5日之前。
6第二积温带稻区
≥10℃活动积温2500℃~2700℃。
6.1.2光照条件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
6.1.6水资源条件
农业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标准。
6.2品种类型
2
DB23/T2684—2020
6.3本区水稻主要病虫害
常发性害虫主要是潜叶蝇、负泥虫、二化螟;病害主要有水稻青枯病、立枯病、纹枯病、稻瘟病。
6.4播种期和移栽期
适宜播期在4月10日~4月20日,日均温稳定通过5℃;移栽期在5月12日~5月22日,日均
温稳定通过12.5℃。
6.5抽穗期
安全抽穗期在8月1日之前。
7第三积温带稻区
7.1本区自然条件
7.1.1温度条件
≥10℃活动积温2300℃~2500℃。
7.1.2光照条件
生长季节日照时数1190h以上。
7.1.3降水条件
年降水量400mm~700mm。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
农业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标准。
常发性害虫主要是潜叶蝇、负泥虫、二化螟;病害主要有水稻青枯病、立枯病、纹枯病、稻瘟病。
适宜播种期在4月12日~4月22日,日均温稳定通过5℃;育苗移栽期在5月15日~5月25日,
日均温稳定通过12.5℃。
3
DB23/T2684—2020
8第四积温带
8.1本区自然条件
8.1.1温度条件
≥10℃积温2100℃~2300℃。
8.1.2光照条件
生长季节日照时数1210h以上。
8.1.3降水条件
年降水量400mm~600mm。
8.1.4无霜期
104d以上。
8.1.5土壤条件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
8.1.6
水资源条件
农业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标准。
8.2品种类型
常发性害虫主要是潜叶蝇、负泥虫、二化螟;病害主要有水稻青枯病、立枯病、纹枯病、稻瘟病。
适宜播期在4月16日~4月26日,日均温稳定通过5℃;插秧期在5月16日~5月26日,日均
温稳定通过12.5℃。
≥10℃积温1900℃~2100℃。
9.1.2光照条件
生长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