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_T2768—2020_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_黑龙江省.docx
ICS?65.020.20
B05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2768—2020
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T2768—2020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的编写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毛新平、孙征权、佟思宇、陈实、宋来庆、刘爱娟、迟德龙、马开远、王秋菊、
陈永琴、张雅晴、代明、许畅、沈景明、张凤波、关桂娟、吴家安、梁立荣、公丕臣、陈杰、刁云霄、
王洪伟。
DB23/T2768—2020
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包括秸秆全量原位覆盖保护性耕作、秸秆条
带少耕覆盖保护性耕作、秸秆条带归行覆盖保护性耕作、秸秆少量覆盖保护性耕作、田间档案等。
本标准适用于黑土地保护性耕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293-2013免耕施肥播种机
作业质量
播种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作业质量
NY/T1143-2006
NY/T1628-2008
DB23/T2479-2019
玉米免耕播种机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机械化作业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10293-2013、NY/T1628-2008和DB23/T2479-2019及下列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以保护和恢复地力为核心,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措施,减轻风蚀水蚀、
提高黑土地经济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性农业新技术。
秸秆覆盖率
农田地表上覆盖秸秆所占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率。
土壤扰动率
机械作业搅动土壤体积与耕层内土壤体积的比率。
4
4.1秸秆全量原位覆盖
收获时秸秆残茬粉碎全量还田,均匀覆盖地表原位不动状态下越冬。
宜在有深耕基础的地块实施。秸秆直接粉碎全量还田,留茬高度≤10cm,粉碎长度≤10cm,以撕
裂状为宜,均匀抛撒覆盖地表越冬。按所选作物品种农艺要求设定公顷播量、施肥量。
DB23/T2768—2020
4.3机具选择
选择经过试验示范且符合NY/T1143-2006要求的免耕播种机。
4.4
作业要求
以秋季收获秸秆粉碎还田一次作业为宜,收获、运输等车辆进地作业不破坏原垄形,春季免耕播种。
5
秸秆条带少耕覆盖保护性耕作
5.1
秸秆条带少耕覆盖
在秸秆粉碎还田均匀覆盖地表状态下,秋季或翌年春播前使用条耕机对垄体种床进行少耕,对秸秆
(根茬)进行清洁处理。
5.2
技术要求
少耕作业深度20cm以上,条带宽度以20cm~30cm为宜,土壤扰动率≤50%。按所选作物品种农
艺要求设定公顷播量、施肥量。
5.3机具选择
选择经过试验示范的条带少耕整地机械及符合NY/T1143-2006要求的免耕播种机。
5.4作业要求
条带少耕地块条耕带要及时镇压,对准条耕带进行免耕播种。
在秸秆粉碎还田(或留高茬)均匀抛撒覆盖地表状态下,秋季或翌年春播前采用秸秆归行机或搂草
机,将播种带秸秆归集到空闲带。
宜在有深耕基础的地块实施。秸秆归行在空闲带处,实施40/90或40/70种植,苗带行距40cm,宽
行距90cm或70cm。若留高茬,其高度应大于30cm。
DB23/T2768—2020
7.2技术要求
宜在有深耕基础的地块实施。地表秸秆覆盖率不少于30%。
7.3机具选择
选用经过试验示范的秸秆打捆机、秸秆捡拾收集车、秸秆捡拾抛撒机,以及符合NY/T1143-2006
要求的免耕播种机。
7.4作业要求
捡拾、运输等车辆进地作业减少进地碾压次数,不破坏原垄形,春季在原茬上使用免耕播种机播种。
8田间档案
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对秸秆处理、少耕整地、播种、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及病虫害防治进行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