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docx
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进位与退位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实际生活,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数感和运算能力,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原理;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数学思维品质。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加法中进位的原理,能够正确确定进位的位置并进行计算。
-掌握小数减法中退位的处理方法,能够准确进行退位减法运算。
-举例:在小数加法中,例如计算2.3+1.45,重点在于理解当小数点后某一位相加满十时,需要向前一位进位。
2.教学难点
-确定小数加法中进位的时机和位置。
-小数减法中退位时如何调整被减数和减数的位数。
-举例:在小数减法中,例如计算5.67-3.21,难点在于当被减数小于减数时,需要从更高位借位,并正确处理借位后的减法运算。此外,学生在处理小数点后不同位数的退位时,容易出现错误,需要特别指导。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数学》四年级下册冀教版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的图片、图表以及相关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进位和退位。
3.实验器材:准备计算器,供学生在必要时使用。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每个小组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一组生活中涉及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场景图片,如购物找零、测量长度等。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中小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思考:提问学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初步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整数加减法。
讲授新课(15分钟)
1.回顾旧知: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强调整数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小数加法进位:通过演示2.3+1.45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后某一位满十时如何进位。
3.小数减法退位:通过演示5.67-3.21的例子,讲解退位减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演示计算过程:通过板书或投影展示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详细计算步骤,让学生跟随操作。
5.学生互动:邀请学生上台进行计算演示,及时纠正错误,强调关键步骤。
巩固练习(15分钟)
1.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数加减法计算,包括进位和退位。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互动交流: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课堂提问(10分钟)
1.提问:如何确定小数加法中进位的时机和位置?
2.提问:小数减法中退位时如何调整被减数和减数的位数?
3.提问: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小数加法和减法,强调进位和退位的重要性。
2.拓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小数加减法的应用实例,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时间分配:
导入环节:5分钟
讲授新课:15分钟
巩固练习:15分钟
课堂提问:10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小数的奥秘》:这本书通过趣味故事和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小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进位和退位。
-《生活中的数学》:这本书收集了生活中常见的小数问题,如食谱、购物、工程测量等,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尝试解决教材中未涉及的小数加减法问题,如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的加减法。
-鼓励学生寻找家庭中或社区内的小数问题,如计算家庭水电费、购买商品时的折扣计算等,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
-引导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科学实验中的数据记录、工程计算等。
3.小数应用拓展
-探索小数在几何测量中的应用,如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了解π的近似值。
-研究小数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如利率计算、投资回报分析等。
-通过制作小数加减法练习册,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4.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将小数转换为分数,或将分数转换为小数,加深对两种表示方法的理解。
-探究小数加减法在分数运算中的应用,如将分数相加或相减后,转换为小数进行计算。
5.数学游戏
-设计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