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docx

发布:2025-04-21约4.1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为主题,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等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通过分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对比学习,包括它们的颜色、状态、溶解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等。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如与石灰水的反应、燃烧反应等。

-认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际应用,如二氧化碳的灭火、碳酸饮料的制作,以及一氧化碳的工业用途和潜在危害。

2.教学难点:

-理解一氧化碳的无色无味特性及其危害,帮助学生认识到即使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掌握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机理,以及这个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理解。

-分析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和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二氧化碳的排放与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实验器材(集气瓶、酒精灯、石灰水、燃烧匙、试管、导管、水槽等),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课程平台: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参考书。

-信息化资源:网络教学平台,相关化学实验视频和动画。

-教学手段:演示实验、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如碳酸饮料瓶、汽车尾气等,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物质,它们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如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

-详细讲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溶解性等。

-通过实验演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如与石灰水的反应、燃烧反应等。

-举例说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际应用,如二氧化碳的灭火、碳酸饮料的制作,以及一氧化碳的工业用途和潜在危害。

-举例说明:

-以二氧化碳灭火为例,讲解灭火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以一氧化碳中毒为例,讲解中毒的原理、症状和预防措施。

-互动探究:

-引导学生讨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的理解。

-设计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师指导: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相关知识。

4.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应用和环保意义。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环境保护。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课本上的习题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实验、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知识点梳理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易溶于水,形成碳酸。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碳酸盐。

-在一定条件下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3.二氧化碳的应用:

-灭火: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特性。

-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中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工业用途:作为化工原料,用于生产碳酸盐等。

4.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略小于空气。

-不易溶于水。

5.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具有还原性,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金属。

-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6.一氧化碳的应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