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二年级数学下册 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1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三制.docx

发布:2025-04-24约3.7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3二年级数学下册一野营——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1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青岛版六三制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意图

嗨,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数学世界中的“有余数的除法”。想象一下,我们一起去野营,遇到了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如何分配食物和帐篷。这些问题都和除法有关哦!我会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和游戏,帮助你们理解有余数的除法,让数学变得既有趣又简单。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踏上数学的探险之旅吧!??????

核心素养目标

1.**数学抽象**:理解除法中“余数”的概念,发展对数学问题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逻辑推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会推理和验证除法有余数的情况。

3.**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数学运算**:提高计算能力,熟练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5.**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数据,培养对数学信息的敏感度和处理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基本的除法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对“被除数”、“除数”、“商”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二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游戏和实际操作活动有较高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强,但可能需要更多的直观教学和实践活动来巩固理解。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动手操作,而另一部分则可能更擅长通过视觉和听觉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时,学生可能会遇到难以把握余数概念的问题,尤其是在实际情境中应用除法时,如何确定余数的大小和实际意义可能会是他们面临的挑战。此外,学生可能难以从具体的实物操作过渡到抽象的数学符号表示。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教具展示除法操作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野营中的角色,分配食物和帐篷,亲身体验除法运算中的余数问题。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野营场景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情境的理解。

4.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去过野营吗?在野营的时候,你们遇到过需要分配物品的情况吗?”

展示一些关于野营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野营的乐趣和分配物品的必要性。

简短介绍有余数的除法的基本概念,比如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在分配物品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余数的除法。它就像我们在野营时分配食物和帐篷一样,有时候东西不能完全平均分,就会剩下一些。”

**2.有余数的除法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展示除法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余数的产生。

**3.有余数的除法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分配物品的案例进行分析,如“如何将15个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有余数的除法相关的主题进行讨论,如“如何分配野营中的食物和帐篷?”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有余数的除法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有余数的除法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有余数的除法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有余数的除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理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