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实录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实录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实录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实录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2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观察与描述: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2.探究与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规律,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3.生命观念:理解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是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形成对生命现象的初步认识。
4.科学思维: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5.社会责任: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昆虫的生殖方式:了解昆虫的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重点掌握昆虫的生殖方式。
2.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识别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如变态过程中的激素调节。
难点:
1.变态发育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昆虫变态发育的复杂性和连续性。
2.生殖过程中的生理机制:昆虫生殖过程中的生理机制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掌握。
解决办法:
1.采用实物观察、多媒体展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分析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3.设计问题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对变态发育的理解,通过实例和类比,简化生理机制的复杂概念。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互动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昆虫生殖和发育的基本概念。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昆虫的发育过程,加深对变态发育的理解。
3.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手观察昆虫的卵、幼虫、蛹和成虫各阶段,直观感受生殖和发育过程。
4.利用多媒体展示昆虫生殖和发育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生理变化。
5.通过课堂游戏,如“昆虫生命周期连连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一组昆虫的精美图片,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昆虫是如何繁殖的吗?它们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回忆昆虫的分类。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
a.详细讲解昆虫的生殖方式,包括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
b.介绍昆虫的生殖器官和繁殖行为,如雄虫的触角、雌虫的产卵器等。
-举例说明:
a.以蝴蝶为例,展示其从卵到幼虫,再到蛹,最后变成成虫的完整生命周期。
b.通过多媒体展示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如蚂蚁、蜜蜂等。
-互动探究:
a.引导学生讨论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b.分组进行实验活动,观察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如蝴蝶的卵、幼虫、蛹和成虫。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a.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昆虫的生命周期图。
b.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关键点。
-教师指导:
a.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个别指导,解答学生在绘图和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b.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4.拓展延伸(约10分钟)
-提出问题:“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分享与昆虫生殖和发育相关的科学发现,如基因编辑技术在昆虫繁殖中的应用。
5.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昆虫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实验和讨论中的收获。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生物的奥秘。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昆虫的生命周期:从卵到成虫》
-《昆虫的生殖策略:进化与生态学的视角》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从食物链到生物多样性》
-《昆虫的遗传与进化:基因编辑技术在昆虫研究中的应用》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鼓励学生探索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