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_T2107-2014_黑木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吉林省.docx
ICS65.020.01.
DB22
B05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2107—2014
黑木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TheintegratedcontroloftechnicalregulationfordiseasesandinsectpestsinWood
Ear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2107—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标准研究院、吉林省食药用菌协会、吉林省生物研究所、延边农业科学院、
上海大山合集团白山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迟丽华、毛玉帮、夏宏志、胡志强、见德宝、杨明、张红杰、吕晓波刘连芳、
郭丽丽、刘敏。
DB22/T2107—2014
黑木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袋栽黑木耳病虫害的术语和定义、防治要求、综合预防措施、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袋栽黑木耳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12728食用菌术语
GB19169黑木耳菌种
NY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2006年农业部令第62号
黑木耳病虫害diseasesandinsectpestsofWoodEar
影响黑木耳生长的木霉、链孢霉、青霉菌、酵母菌、根霉、青苔病、流耳病、跳虫、线虫、螨虫和
以预防为主,应用生物、化学、物理、农业等手段防治黑木耳病虫害,达到安全有效控制病虫害的
技术措施。
1
DB22/T2107—2014
3.4
物理防治physicalcontrol
利用简单工具和各种物理因素,如光、热、电、温度、湿度和放射能、声波等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3.5
化学防治chemicalcontrol
用各种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等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3.6
农业防治agriculturalcontrol
利用和改进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调节病原物、寄主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黑木耳生
长,控制病害发生和发展的方法。
4防治要求
4.1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把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多种有效可
行的防治措施配合应用,组成有效的防治体系。
4.2.3能够及时、有效地消灭病虫等有害生物,并能保护好天敌。防治中把有害的生物体控制在最低
的状态。保持产品和环境的无公害水平。
4.2.4防治中注重环境保护,培养介质达标且无污染,同时做到黑木耳无重金属污染。杂菌污染后的
培养介质、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的原材料不可用于栽培,以防有害物质的富集。
保持耳场(棚)和周围环境清洁,旧耳棚(场)在使用前应对用具、设备、耳棚材料进行消毒处理,
及时清理残耳、废袋及废杂物,并将废菌袋用作农林作物肥料或其它处理,确保场地卫生。并符合NY5010
的规定。
培养料应为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料,使用栽培基质及各种辅料要符合NY5099的规定。在生产
过程中使用水应符合GB5749规定的要求。
2
DB22/T2107—2014
选用优良菌种,促使菌丝强势生长,增强自身能力。黑木耳菌种应符合GB19169规定的要求。菌
种使用应符合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规定已登记注册的优良品种。
5.4灭菌
培养料装袋后及时灭菌,常压灭菌100℃维持10h~12h,高压灭菌保持2h,以保证灭菌彻底。
5.5接种
接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避免杂菌感染。
5.6发菌管理
培养室预先彻底消毒,加强发菌阶段菌袋管理,及时检出污染菌袋。严防料袋破裂感染,发现杂菌
污染,要及时通风干燥,控制室温,视情况应及时处理。培养室防止温度骤然变化,培养过程保持恒温,
严禁高温伤菌,发菌结束的菌袋不要冷冻保藏,防止黄水病、红根病发生。
5.7出耳管理
菌袋下架后及时摆袋,全部催芽后方浇大水,根据黑木耳子实体和菌丝长势及天气状况合理用水。
避开子实体生长最低温和最高温极限时间喷水。
5.8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性好、抗逆力强、适应性广的良种、并选用优质培养基质、采用科学的培养料配方、科学
管理、保持好耳场环境及周围卫生等。
通过以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