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练习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docx
4.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练习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4.1节
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包括小数的定义、小数点的作用、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以及小数的读写规则。通过具体实例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数感,使学生能够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通过小数的读写练习,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符号与实际意义之间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通过图形与数字的结合,加深对小数空间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小数的定义与意义。通过具体实例,如商品价格、测量数据等,帮助学生理解小数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重点二:小数的读写法。强调小数点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的区别,如0.25的读写要准确无误。
-重点三:小数与分数的转换。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小数与分数之间的相互转换,如将小数0.5转换为分数1/2。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小数点位置的把握。学生容易混淆小数点后不同数位的数值大小,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来强化这一概念,例如在比较0.3和0.03时,理解小数点右移一位,数值缩小10倍。
-难点二:小数的精确度。学生需要理解小数点后位数越多,表示的精确度越高,如在计算商品价格时,需要根据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来确定精确度。
-难点三:小数的应用问题。将小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计算折扣、税额等,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小数的读写和计算能力,这可能需要结合生活经验和具体情境的讲解与练习。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小数点位置、小数与分数转换的图片、图表,以及与生活相关的小数应用案例视频。
3.实验器材:准备小数点模型教具,用于直观展示小数点位置和数值变化。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提供白板或黑板用于展示解题过程,并确保教室光线充足,便于学生观看多媒体资源。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小数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小数吗?比如,我们买一件衣服,价格可能是99.9元,这是怎么回事呢?”
展示一些商品价格标签、测量数据等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简短介绍小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如小数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它在计量、计算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小数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小数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小数的定义,包括小数点的作用,小数点左边的数字表示整数部分,右边的数字表示小数部分。
详细介绍小数的组成部分,如小数点、小数位、小数位值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小数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小数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商品价格、测量数据等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如0.1毫米的精度在精密仪器制造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生活相关的小数应用案例进行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案例中涉及的小数计算、转换等问题,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小数。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小数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案例背景、小组讨论过程、解决方案等。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如对小数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小数应用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讨论。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小数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小数的定义、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小数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如精确计量、科学计算等。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生活中使用小数的例子,并尝试用小数进行计算或转换,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一:《生活中的小数》
内容概述:这篇文章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小数的应用,如购物、烹饪、测量等,让学生认识到小数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