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球类运动——《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docx
第三章球类运动——《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第三章球类运动——《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本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的基本技术,提高投掷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身体素质。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相连,结合实际教学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体育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课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运动技能方面,通过学习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提升学生的投掷技术;健康行为方面,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品德方面,强调团队合作和公平竞争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正确掌握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包括站位、握球、用力顺序等;
②培养学生协调用力,使投掷动作连贯、有力;
③提高实心球的出手速度和准确性,确保投掷距离。
2.教学难点,
①学生在动作过程中协调用力困难,导致动作不连贯;
②学生在投掷时用力不均匀,影响实心球的飞行轨迹;
③学生因身体素质差异,难以达到教学要求的投掷距离;
④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缺乏沟通与协作,影响整体投掷效果。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华东师大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技术相关的动作示范视频、图片和动作要领图表。
3.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实心球、标志物以及安全垫,确保教学活动所需。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练习区域,并在投掷场地标记投掷区域和安全区域。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球类运动《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进行过投掷类的运动?”
展示一些学生进行投掷运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投掷运动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包括站位、握球、用力顺序等。
详细介绍动作的各个步骤,使用动作分解图或视频帮助学生理解。
3.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学生进行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的示范,分析其动作的优缺点。
详细介绍示范者的动作细节,让学生明白每个动作环节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动作,提高投掷效果。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如何提高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的技术。
小组内讨论动作中的难点,提出改进措施,并设计练习方法。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动作改进措施和练习方法。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案例分析等。
强调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在体育训练和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的练习,并记录自己的进步,下节课分享。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原地双手前掷实心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包括站位、握球、用力顺序等。学生在课后练习中能够独立完成动作,投掷距离和准确性有所提高。
2.身体素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了上肢力量、腰腹力量和协调性。这些身体素质的提升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体育活动都有积极影响。
3.团队合作: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环节,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4.自我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投掷技术进行自我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种自我评价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改进方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