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docx
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包括统计表的基本结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材中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章节相关联,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数据意识,学会从生活中收集数据,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
2.增强学生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统计图表,理解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3.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学会从统计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解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统计表的结构,包括标题、数据列、单位等,并能正确填写和读取数据。
②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包括确定坐标轴、标注刻度、绘制条形等步骤。
③学会从统计图表中提取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比较和分析。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并运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比较和分析时,如何避免主观判断,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②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比例尺,确保图表的清晰和易读性。
③如何将实际生活中的数据转化为统计图表,并从中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教学资源
-教学软件:电子白板教学软件,用于展示统计图表的制作过程。
-信息化资源:在线统计图表制作工具,如Excel在线版、GoogleSheets等。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小卡片、计数器等,用于学生动手操作和演示。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数学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学生作业。
-图片资源:统计图表模板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参考。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需要用数据来表示的情况?”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统计实例,如班级人数统计、天气情况记录等,引导学生认识到数据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详细内容:
-讲解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数据列、单位等,并举例说明。
-展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步骤,包括确定坐标轴、标注刻度、绘制条形等。
-通过实际数据演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条形统计图,学习如何从中提取信息。
-用时:10分钟
3.实践活动
详细内容: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收集一组数据,如班级同学喜欢的颜色、水果等。
-制作统计表: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制作相应的统计表。
-绘制条形统计图: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比较分析:学生展示自己的统计图表,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对比分析,讨论数据背后的含义。
-用时:15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写3方面内容举例回答:
-学生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标题和数据列,例如:“我们选择‘班级同学喜欢的颜色’作为标题,因为这是我们要统计的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如何确定条形统计图的坐标轴和刻度,例如:“我们决定X轴表示颜色,Y轴表示人数,刻度设置为每个单位代表5人。”
-学生讨论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提取信息,例如:“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我们可以看出蓝色是最受欢迎的颜色,而黄色最少人喜欢。”
5.总结回顾
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数据表示和分析中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认为如何更好地收集和整理数据?”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并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用时:5分钟
总用时:35分钟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生活中的统计》书籍,这本书通过生动的案例介绍了统计学的应用,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数据故事》电子书,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数据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和生活,有助于学生理解数据的实际意义。
-《统计与概率》教材补充读物,提供更多关于统计图表和数据分析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统计概念的理解。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尝试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如学校运动会成绩、图书借阅情况等,并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鼓励学生利用家庭中的资源,如购物清单、食谱等,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观察数据如何反映生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统计图表来解决问题,例如,通过分析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探讨是否存在身高分布的规律。
3.结合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拓展
-探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