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 指挥角色变位置》教学设计.docx
闽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指挥角色变位置》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闽教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指挥角色变位置》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学习角色和舞台的概念;2.掌握角色移动的方法,包括直接移动和按键移动;3.熟悉舞台布局和角色位置的变化;4.实践操作,完成角色位置的变换和动画效果的制作。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角色移动的方法,学生将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学会利用编程工具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促进其数字化学习能力的提升。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六年级学生在之前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简单的编程概念,如鼠标和键盘的使用、图形界面操作以及简单的编程逻辑。他们对基本的编程语言如Scratch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进行简单的角色控制。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普遍保持较高的兴趣,尤其是编程和动画制作等内容。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快速掌握新工具和新技能。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动手实践,通过操作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理论学习,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示范。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角色移动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理解编程逻辑的抽象性,难以将逻辑思维转化为具体的编程指令;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界面操作不熟练的问题,导致编程错误;此外,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理解角色位置变化与舞台布局的关系可能是一个难点。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引导和示范,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教室、笔记本电脑、Scratch编程软件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作业
-信息化资源:Scratch官方教程、相关教学视频、在线编程社区论坛
-教学手段:电子白板、实物模型(舞台和角色模型)、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1.创设情境:教师播放一段动画短片,其中角色在舞台上进行移动和变换位置,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动画,提问“你们认为这些角色的移动是如何实现的?它们是如何在舞台上改变位置的?”
3.学生回答: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猜测。
4.导入新课: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编程命令来控制角色的位置变化。
**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1.角色和舞台概念讲解:介绍角色和舞台的概念,展示Scratch界面中的角色和舞台区域。
2.角色移动方法讲解:讲解直接移动和按键移动两种方法,展示对应的Scratch命令和操作。
3.实时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Scratch命令控制角色移动,并解释每个命令的作用。
4.学生练习:让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尝试控制角色进行简单的移动。
**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1.练习任务:布置一个任务,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知识,编写一个简单的Scratch程序,使角色在舞台上移动并改变位置。
2.分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台计算机,共同完成任务。
3.指导与帮助: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课堂提问(用时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提问,例如“你是如何想到这个移动路径的?”或“你认为还有其他方式可以让角色移动吗?”
2.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3.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编程中的逻辑性和创造性。
**师生互动环节(用时10分钟)**
1.互动讨论:教师提出一个关于角色位置变换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
2.分享与展示: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反馈。
3.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编程方式来实现角色的复杂移动,如循环移动、跳跃移动等。
4.小组评价:每组评价其他小组的创意和编程技巧,促进相互学习和启发。
**拓展能力培养(用时5分钟)**
1.拓展任务:提出一个更高难度的任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互动游戏,其中角色的位置变化与玩家的操作有关。
2.指导与支持: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挑战。
3.学生尝试:学生尝试完成拓展任务,教师给予实时反馈。
**总结与作业布置(用时5分钟)**
1.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角色移动的重要性。
2.作业布置:布置一个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角色移动的编程,并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游戏场景。
3.收尾工作:教师提醒学生保存他们的编程作品,并确保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