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 第十三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篮球第十三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篮球第十三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本节课主要围绕篮球基本技术中的运球展开,包括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旨在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和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意识。
2.提升学生篮球技能,增强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正确掌握原地运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包括手型、运球位置和用力方向。
②熟练进行行进间运球,能够在移动中保持球不落地,并能够变换速度和方向。
2.教学难点,
①在运球过程中保持身体平衡,避免因动作不稳定而导致的失误。
②控制运球节奏,使运球动作既流畅又富有节奏感,提高运球的美感和观赏性。
③在实战中灵活运用运球技巧,结合其他技术动作,提高篮球比赛的实用性和对抗性。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篮球运球动作分解图片、篮球运球技巧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实验器材:准备篮球若干,确保数量充足且质量良好。
4.教室布置:设置篮球场地,划分练习区域,提供足够的空间供学生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篮球比赛精彩片段,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篮球吗?你们知道篮球中的运球有哪些技巧吗?
3.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师讲解原地运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包括手型、运球位置和用力方向。
用时:3分钟
2.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原地运球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用时:5分钟
3.教师讲解行进间运球的技术要点,包括起跑、运球和变换方向。
用时:3分钟
4.学生跟随教师进行行进间运球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20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原地运球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用时:10分钟
2.学生分组进行行进间运球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用时:10分钟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接力比赛,提高学生的运球技能。
用时:5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练习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问题?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和解答。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运球技巧,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教师与学生进行运球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篮球运球技巧应用到生活中?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总结。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15分钟
3.巩固练习:2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7.总结与反思: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能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包括手型、运球位置和用力方向,以及起跑、运球和变换方向等技巧。
2.运动能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运球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在篮球比赛中更好地控制球,提高比赛中的移动速度和灵活性。
3.身体素质:运球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和耐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4.团队合作:通过分组练习和比赛,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协作,提高了团队配合能力。
5.自信心:学生在掌握篮球运球技巧后,自信心得到提升,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
6.健康意识:通过学习篮球运动,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增强了健康意识。
7.学习兴趣:本节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习惯。
8.创新思维: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尝试不同的运球技巧,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社交能力:在篮球比赛中,学生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社交能力。
10.心理素质:通过篮球运动,学生学会了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反思改进措施
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教学中,我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解篮球运球原理的同时,通过实践加深印象。
2.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和图片,帮